金毓黻与《渤海国志长编》
《渤海国志长编》为东北史大家金毓黻所撰,他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将该书编纂而成,1934 年5 月该书正式出版。渤海国无正史传世,在金毓黻之前,尚有唐宴、黄维翰等人的渤海史著作,但均不尽如人意①。故金毓黻决定自己编纂一部渤海国史,并最终定名为《渤海国志长编》。
一、成书背景与写作过程
金毓黻,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7 月19 日),原名毓玺,一名玉普,字静庵,别号千华山民,室号静晤,辽宁省辽阳县人。金毓黻六岁便开始入乡塾读书,1906 年,在启化高等小学校长白永贞的帮助下,以官费读完小学并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1913 年金毓黻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学习,三年后毕业回东北从事教育工作,1925 年先后担任黑龙江省教育厅科长、吉长道尹公署科长和长春电灯厂厂长②。1929年初,金毓黻步入仕途,先后担任东北政务委员会机要处主任秘书、辽宁省政府秘书长、辽宁省教育厅厅长等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金毓黻一度遭日寇拘禁,获释后进入国民政府和大学任职。1949 年1 月,北京解放,他转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兼任教授。
1962 年8 月30 日,金毓黻去世,享年76 岁。
金毓黻年轻时所处的时代,清廷衰亡,列强入侵,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众多爱国之士更加重视边疆问题的研究,“溯自逊清之季,国人怵于外患日亟,多喜谈边疆地理”③,金毓黻受此影响也投入东北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当中。20 世纪初,以白鸟库吉、矢野仁一为代表的日本满蒙党派歪曲中国历史,大肆宣扬“满蒙独立论”,并出版《满洲历史地理》等著作。
在此期间,一大批日本学者,如池内宏、津田左右吉等都投入高句丽、渤海等东北民族史的研究,亦如将东北从中国历史中割裂,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制造理论根据④。为应对内外危机,粉碎帝国主义分割中国领土的图谋,我国学者掀起了研究东北的热潮⑤。金毓黻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今人竞言爱国,不知爱国须自爱乡始;又竞言保存国粹,不知保存国粹须自刊刻先正遗著始”⑥,因此,在从政之余,身体力行,努力治史,从搜集整理东北地方文献入手,进行渤海史、东北史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史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寇为了让金毓黻留在东北沦陷区,并屈服于伪满政府,将其软禁于鲍文越私宅三月有余,直到12 月22 日改为在外监视。在被关押的日子里,金毓黻单独待在一个小房间内,起初终日枯坐,“闭锁于一室”“内外隔绝”,处境十分艰难。
—————————————————————————————————————————————————————————
① 罗琦、牛洪顺. 论《渤海国志长编》的编纂及史料特点[J]. 满族研究,2012(4).
② 郭君. 东北文献学家金毓黻[J]. 文献,1987,(1).
③ 金毓黻.东北通史[M]. 引言. 长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1 年,第1-3 页。
④ 庄严、王放、朱巍: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思想文化侵略研究——以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档案为主要依据[J]. 社会科学战线,2014(8).
⑤ 郭君. 东北文献学家金毓黻[J]. 文献,1987,(1).
⑥ 金毓黻.东北通史[M]. 引言. 长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1 年,第1-3 页。
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金毓黻决定离开官场,摆脱俗世干扰,“余以慑于饥寒,不甘食贫居贱,遂至身登仕版,真所谓营一时之务而贻千载之功者,究竟其所得几何哉!誓墓归隐,潜心著述。”①他决定以编撰渤海史作为开始,力争以此为基础进行东北历史研究,这就是《渤海国志长编》的成书背景。
金毓黻撰写《渤海国志长编》的过程是曲折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究东北地方文献时,他就涉及渤海史的研究工作,“不妄囊考辽舆地、间及渤海”②,这为《渤海国志长编》成书奠定了基础。渤海国是唐代东北靺鞨族所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立国始自唐武后,迄于后唐明宗,国祚二百二十九年,几与李唐相始终。在盛唐文明的影响下,渤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被誉为“海东盛国”③。但渤海国却没有官方正史传世,其历史多在唐人及后代的中原文人的著作中有所提及,并多失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这是第一部由官员写成的渤海民族史志。根据1956 年北京出土的《张建章墓志》④载其墓主所著为《渤海记》,可知唐张建章所著《渤海国记》原名《渤海记》,但该书已佚。在正史中,《旧唐书·北狄传》《册府元龟》及日本古籍记渤海国事,但语焉不详。及至近代,有唐宴著《渤海国志》四卷、黄维翰《渤海国记》三篇相继问世,但其取材未富,立证尚疏,非中意之作⑤。基于这种情况,金毓黻有意完成一部渤海国史书,兹就中国,日本及朝鲜旧籍多方苛求,复北走黑龙江、吉林二省,东极朝鲜半岛,实地踏勘,中间经五六年始克命笔,又经一年之岁月始杀青可缮写,“盖成书若斯之难也”⑥。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同时,金毓黻开始整理和研究这些史料,并对其真假进行大量考证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在被监禁期间,因受到周幽王在监狱内推出周易之术的触动,金毓黻认为自己很难摆脱敌军的控制,就在被监视控制的情况下立志向学,厮守学道,不畏日寇威逼利诱,挥笔撰写渤海史书,坚决不与日伪合流⑦。十一月十二日,金毓黻草拟出书稿目次,该书初分十卷:一总略、二世纪、三列卿、四舆地考、五官制考、六物产、七朝聘、八兵事、九余录、十附录。发愿于三月内草成,预计七、八万言可毕。他要家属为他送来各种古籍图书33 部,钩稽梳理,开始撰著《渤海国志长编》。
从1931 年11 月26 日到30 日,金毓黻仅用四天的时间就撰写了《渤海朝聘日本考》《渤海史事志》《宗臣列传》《渤海国志考异》《考辨东丹国》及《渤海遗裔诸事》等文稿。到了12 月1 日至4 日,同样用了四天的时间,金毓黻撰写完成了《宗臣列传》《诸臣列传》《属部列传》《孑遗列传》等文稿。仅用十六天的时间,《渤海国志长编》已经成文超过三万字,平均每天成文超过两千字⑧。从12 月6 日到12 月20 日出狱之前,他又先后编撰了《渤海地理考》《渤海职官考》《族俗考》《渤海食货志》《属部表》《渤海文征》等文稿,至此,《渤海国志长编》己经形成初稿⑨。1932年,金毓黻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对原稿加以修改和补撰。1933 年上半年,他又做了修订,并多次至渤海故地考察,进一步丰富了《长编》的内容,同年八月付排。1934 年五月,《长编》第一秩样本印竣问世。《渤海国志长编》的完成,金毓黻前后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此后,金毓黻在从事别题研究时而亦有考渤海史之文,以补《长编》未尽之处。
金毓黻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认识到了侵略者的图谋,开始进行《渤海国志长编》的整理与编写,这不但填补了学术空白⑩,还有力反击了日本学者的错误言论。
—————————————————————————————————————————————————————————
① 金毓黻. 静晤室日记[M]. 第64 卷,沈阳:辽沈书社,1993 年第一版,第2710 页。
②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王承礼,张中澍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73页。
③ 刘晓东“. 海东盛国”始称年代考辨[J].北方文物,1987(3).
④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 王承礼,张中澍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年,第771-772 页。
⑤ 郭君. 东北文献学家金毓黻[J]. 文献,1987,(1).
⑥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王承礼,张中澍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73页。
⑦ 郭君. 东北文献学家金毓黻[J]. 文献,1987,(1).
⑧ 孙玉良. 金毓黻先生撰写《渤海国志长编》的始末[J]. 社会科学战线,1988(4).
⑨ 罗琦、牛洪顺. 论《渤海国志长编》的编纂及史料特点[J]. 满族研究,2012(4).
⑩ 李春祥、滕红岩. 论《渤海国志长编》的史学价值[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7).
二、编纂体例和内容概述
《渤海国志长编》类目极其详备,该书最初为十卷,之后随着史料增加而反复补充。全书最终定位二十卷,设有总略二卷,纪下设世纪一卷、后纪一卷;表下设年表一卷、世系表一卷、大事表一卷、属部表一卷;传下设宗臣列传一卷、诸臣列传一卷、士庶列传一卷、属部列传一卷、遗裔列传一卷;考下设地理考一卷、职官考一卷、族俗考一卷、食货考一卷。在纪、表、传、考后又设文征一卷;丛考一卷;余录一卷。
全书共得纪、表、传、考四体二十卷。全书后附有补遗、渤海遗裔考、征引书目及二幅地图,共计约44 万字。“本编以渤海诸王纪年,渤海亡后则用东丹,征伐、贡聘具有内外之分,如此分疏,史例乃正。”①金毓黻在编写《渤海国志长编》时参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该书整体上看是关于渤海国的通史,实际上金毓黻在编写过程中吸取了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体例特点,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渤海史的原貌②。再仔细探究,可以看出《渤海国志长编》的体例有践行章学诚所倡导的史书体例之含义,“昔者,章氏学诚尝谓,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仿纪传之体而作志,仿律令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之体而作文征……余撰渤海国志,有世纪、有列传,即章氏所谓志也;有地理、职官、族俗、食货诸考,即章氏所谓掌故也。”③对于记载渤海国王的“世纪”,其编写体例是编年体的方式,因为渤海国是唐朝的属国,所以不能以帝纪的方式来记载渤海国王。对于“列传”的写法,则是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记载各类人物,“表”也同样借鉴了纪传体中表的写法,以表格的形式记载渤海相关史事。此外,为将所搜集的史料合理的展现出来,金毓黻还在文中采用纪事本末体的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是章学诚最推崇的史书体例,“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④,在史料编排上显得更加灵活⑤,《渤海国志长编》中“后纪”“文征”两部分内容就体现了这个编写特点,虽然金毓黻自己认为“仿文选之体而作文征”,但通过深入探究,可知“文征”的写法更类似于章学诚所说的纪事本末体的写法。如此写法,既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又便于读者阅读。值得一提的是,金毓黻在编纂《渤海国志长编》时,特别注意渤海史料分布的特殊性,将东丹国及辽、金渤海国后裔的材料和考证也均列入书中,为东北民族史研究提供了方法。
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金毓黻以按语的形式记在文后,颇具学术价值。
《渤海国志长编》内容丰富,主要为世纪、列传、表、考等几个部分。
(一)世纪这里包括世纪和后纪两个部分。世纪主要以编年的方式记载了大祚荣、大武艺、大钦茂、大元义、大华玙、大嵩璘、大元瑜、大言义、大明忠、大仁秀、大彝震、大虔晃、大玄锡、大玮瑎、大諲譔共15 世渤海王的主要事迹。
后纪记载东丹国王耶律倍的主要事迹。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契丹926年灭渤海后在渤海旧地建立的东丹国国王,耶律倍可以和耶律阿保机一样享有天子服饰,单独使用甘露年号。对此,金毓黻解释道:“盖东丹既建,仍用渤海之制以治其土,臣其臣,子其民,是渤海虽灭,犹未灭也。东丹臣民之往异国者,尝自称曰渤海,而异国之记载,亦曰渤海使来,不曰东丹,基于这样的原因,设立后纪。”⑥对东丹国及渤海后裔的研究,金毓黻贡献巨大。
(二)列传主要包括宗臣、诸臣、士庶、属部及遗裔列传等几个部分。宗臣列传记载47 位渤海大氏宗族的事迹。诸臣列传记载了渤海107 位大臣的事迹,士庶列传记载8 位渤海士庶人物的事迹,属部列传记载渤海黑水部、拂涅部、虞娄部、越喜部、铁利部的兴衰情况。遗裔列传记载渤海灭亡后在东丹国、辽、金等政权中为官的150 位原渤海人士。
—————————————————————————————————————————————————————————
①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王承礼,张中澍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74页。
② 祁美娜《. 渤海国志长编》文献价值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第19-23页。
③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王承礼,张中澍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53页。
④(清)章学诚. 文史通义[M]. 书教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第16 页。
⑤ 廖晓晴. 章学诚“史意”说考辨[J]. 文史哲,2012(4).
⑥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 王承礼,张中澍点校.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年,第313-314页。
(三)表表主要包括年表、世系表、大事表、属部表等。
年表是以表格的方式记载渤海、东丹国的历史纪年。
年表中虽然没有具体史事,但却提供了渤海国详细的历史脉络,便于考察渤海与同时期其他政权的历史演变。世系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记载大祚荣到大諲譔各王接受唐朝册封、嗣立等事宜。大事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记载渤海国、东丹国的历史大事。属部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记载渤海国、东丹国的属部臣属唐朝、向唐朝纳贡等情况。
(四)考地理考是主要记载渤海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的建置、地理沿革等情况。职官考记载渤海、东丹国、契丹所置渤海官职的名称、职掌。族俗考主要记载渤海国的种族、姓氏、风俗。食货考主要记载渤海国出产和外来的各种物品,分别为“俗之所贵者”,如“太白山之菟”;“见于朝聘者”,如“虎皮”;“见于记载者”,如“麦”等等①。
此外,还有总略、文征、丛考、余录等类,主要是对《渤海国志长编》一书进行的总论及材料收集、整理、考证等内容。
总体来看,全书以叙述靺鞨族及其所建渤海政权兴废递嬗事迹为主,“既是一部渤海政权通史,更是一部渤海民族志”②。对辽灭渤海后建立东丹国的史实及渤海遗民的史料同样兼及,前后涉及400 余年的渤海国历史,这也是该书最具价值之处。
三、版本和价值
《渤海国志长编》作为金毓黻对渤海国史的代表著作,是学界少见的研究渤海国史的专门著作③。因而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而备受关注,故版本众多,现整理如下:《渤海国志长编》可见版本见文后附表。
在这些版本中,以张中澍、王承礼点校的《渤海国志》《渤海国记》和《渤海国志长编》合订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年出版的《渤海国志三种》为通行本,点校者对书中的错误进行考订,对史料进行了补充,使书籍内容更为全面。1981 年《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校订版及1995 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渤海国志长编外九种》也是较为优秀的版本。以上三种版本的《渤海国志长编》均于文后附有与渤海国相关的金石墓志,为后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便捷。
但遗憾的是,诸版《渤海国志三种》均未将学界研究成果融入其中,部分版本的《渤海国志长编》虽搜集了部分与渤海相关的金石文字,但未将辽代渤海遗民的墓志纳入其中,这不无遗憾。
《渤海国志长编》有其独特的史学价值和文献价值。渤海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东盛国”,但未有一部正史传世,“肃慎遗族之立国规模启于舍利(渤海),盛于完颜(金),极于爱新(清)。金、清二史既有成书,而渤海一国之史尚付阙如,窃以病诸。”④金毓黻在书中对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一一论述,俨然一部渤海国正史,弥补了历史的空白,因而有很高的史学价值⑤。金毓黻在书中提出渤海国在当时具有独立的政权,且在建国后,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受唐朝册封和管制。以津田左右吉、日本及朝鲜半岛的部分学者由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和其他原因,歪曲史实,恶意篡改,金毓黻给渤海国正名,保证我国国土完整,搜集了大量文献材料,有力的反击了国外学者的所谓渤海国定位,同时也为后来中国学者研究渤海奠定了基础。此外,金毓黻在《渤海国志长编》中所搜集的大量史料,提出的研究渤海史的观点和方法,为推动渤海史及渤海遗民史乃至辽金史的发展增添了助力。
—————————————————————————————————————————————————————————
①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 王承礼,张中澍点校.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年,第530-535 页。
② 李葆华、贺莉. 金毓黻与《渤海国志长编》[J]. 图书馆建设,1992(5).
③ 李春祥、滕红岩. 论《渤海国志长编》的史学价值[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7).
④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王承礼,张中澍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73页。
⑤ 孙玉良. 金毓黻先生撰写《渤海国志长编》的始末[J]. 社会科学战线,1988(4).
在文献价值方面,作为渤海国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渤海国志长编》资料价值是极为宝贵的,此外还引用日本及朝鲜史料52 种,引用历代文献典籍138 种,其中正史7 种,编年史3 种,纪事本2 种,别史9 种,杂史6 种,政典6 种,地志27 种,乐书1 种,兵家书1 种,艺术及医药2 种,笔记小说6 种,类书3 种,总集7 种,别集6 种①。
作者本着“六经皆史”的观点,将前人不常使用的文献,如《图绘宝鉴》《本草纲目》《杜阳杂编》《北梦琐言》《安禄山事迹》《元遗山集》等著作中有关渤海史事的内容一一辑录,大大扩展了渤海史和东北史的史料范围。除此之外,《渤海国志长编》还明确了史料的性质。“总其大别,可分为二:一曰自唐迄元之作,为资料之所自出;一曰自明迄今之作,为考征之所取资。余之所知,大略具此。间有溢出,不暇尽举,异日续有所获,再为补辑。”②金毓黻将著作严格区分两种,一种是唐代到元代之史料著作,一种则为自明代至民国之研究著作,将原始材料与研究著作区分开来,在金毓黻那个时代还是不常见的,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在史料选择上所花费的功夫。
《渤海国志长编》全篇语言简练,论证翔实,是一部颇具价值的渤海国史书。金毓黻在民族危难之际担负起一个学者的职责,并将视角放在渤海史研究上,殚精竭虑、编纂长编。这不仅反驳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言论,也开启了东北民族史研究的先河③,更为日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① 罗琦、牛洪顺.论《渤海国志长编》的编纂及史料特点[J]《. 满族研究》,2012(4).
② 唐晏,黄维翰,金毓黻. 渤海国志三种·渤海国志长编[M].王承礼,张中澍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740页。
③ 郭君. 东北文献学家金毓黻[J]. 文献,1987(1).序号
(作者刘海权: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吉林日报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