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吉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志说吉林

两汉时期的吉林·概述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20-10-17 15:14: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两汉时期概述】 两汉时期随着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吉林的部分地区也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序列,其中最早的建置为汉武帝所置苍海郡。但吉林地区基本上还处于东北各少数民族互相争雄、各霸一方的阶段。直到唐朝中期,渤海国兴起,吉林大地才趋于统一。两汉时期,东北的三大族系中的肃慎族系、貊族系和东胡族系中的一些民族都生活在吉林大地上。汉代肃慎发展为挹娄,居住地在今吉林东部和黑龙江东部。夫余是貊族系的一支,在西汉初年建国,已是奴隶制国家。高句丽为貊后裔,其王族出自夫余,公元前37年朱蒙建国。在高句丽存续的705年历史中,实现了早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乌桓和鲜卑均为东胡族系的分支,乌桓以游牧狩猎为生,逐水草而居,以穹庐为屋,其人善骑射,也有某些原始农业,有邑落。此一时期,乌桓已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但仍存在诸多氏族社会的残余。汉末为曹操所灭。鲜卑族经济发展与乌桓相类,在今榆树境内出土了鲜卑人生产工具。在两汉时期并存的诸多民族中,夫余和高句丽对吉林的影响最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