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吉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志说吉林

远古时期吉林·左家山遗址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9-06-30 21:54: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城东北约4公里的二级台地上。当地称左家山。遗址南北宽约30米,东西长约40米,总面积约1 200平方米。该遗址系1983年发现,1984年春由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发现房址1座,烧土遗址2处,灰坑20个,出土一批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大量的蚌壳、鱼骨、动物骨骼等。左家山遗址第三期碳14测定为距今4870±180年,应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左家山遗址的文化层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分为前后两段。一期前段的陶器以沙质灰褐陶居多,均为手制,表面磨光。器形多筒形罐。主要纹饰有刻划的菱形纹、弦纹、席纹、平行线纹和压印的“之”字纹、连点线纹、蓖点“之”字纹等。石器和骨器比较少,只有骨铲等。一期后段的遗迹有1号房址。房址的平面呈方形,有8个柱洞。房内出土遗物有沙质灰褐陶器,纹饰多刻划弦纹、席纹和压印“之”字纹等。骨器有骨针、骨锥和骨角料等。后段石器以磨制为主,有少量压制的。碳14测定一期后段,距今为6 755±115年。

  二期遗迹有灰坑3个。其中2号灰坑坑口呈长方形、直壁、平底。在近底处的西南角有一生土二层台,上置一束东西向的鹿肢骨。出土陶片主要有沙质灰褐陶和夹蚌黄褐陶。陶器有钵和筒形罐,纹饰多为刻划“之”字纹;压印“之”字纹和附加堆纹等。石器有磨制的石斧、石锛、石矛、石龙、石镞、石磨盘等。还有用石叶压制而成的小石钻。出土1件石灰岩质石龙。

  三期的遗迹有灰坑16个,烧土遗迹两处。骨器有骨锥、铲形器、骨鱼鳔、骨矛、骨刀、骨针、骨匕、骨笄。陶器以夹蚌黄褐陶为主,其次为夹蚌灰褐陶,沙质陶数量较少。器身的下半部均不施纹饰。纹饰多为横向单一纹饰带和横向平行的复合纹饰带。主要有刻划的“人”字形纹、三角形内填斜线纹、网格纹、“之”字纹和戳压的鱼鳞纹、指甲纹、花边口沿、附加堆纹等。器形有大口深腹筒形罐、碗有平底、凹底两种。石器多磨制,打制和琢制石器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