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吉林·概述
吉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数万乃至数十万年以前,就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大约在距今30万年以前,东北地区南部开始出现了古人类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生活能力的增强,这些古人类陆续向北部扩散。据考古发掘证实,在距今5~3万年前,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吉林远古人类——“榆树人”已经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已经学会打制和使用石制的石核、石片、刮削器和骨制的铲状器、尖状器、挖掘器等简单工具。吉林东部距今约2万多年的“安图人”的肢体已经进化得与现代人相近了,摆脱了茹毛饮血的蒙昧生活。距今6 000~5 000年左右,吉林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古人类的文化遗存星罗棋布,遍及整个吉林大地,尤其中部的松花江流域和西部的洮儿河下游一带最为密集。从到处可见的遗址来看,这时的吉林先民已经进入氏族或部落聚成村落,并且生活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内。生产工具的制作日益进步,品种日益丰富。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吉林境内大体形成三种经济类型:西部地区属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渔猎经济类型;中部地区属农业为主兼营渔猎的经济类型;东部则属以农耕为主、狩猎为辅的经济类型。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吉林地区的经济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生活则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大体上与中原同步跨入了青铜时代的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