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百年工商人物——杜重远
杜重远,奉天肇新窑业公司董事长,实业家,著名爱国人士。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杨大城子镇凤凰岭村小凤凰岭屯一户农家。父亲杜辉,母亲孙氏。兄弟姐妹5人,重远在兄弟中排行为三,上有姐,下有妹。全家人皆以务农为业,只杜重远一人读书。他少小时期的名字叫杜学乾。杜重远是他事业有成时取的名字,以象征任重道远之意。
1911年(宣统三年),他于乡里塾馆毕业,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家境困窘,父亲想让其辍学助田。是表叔孙继贤说服了杜辉,才使重远离开乡里,远赴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读书。1917年毕业。毕业时,在200名学生中仅有6名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杜重远是其中一个,前往日本仙台经预科学习。同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前后学习8年。此间,日本当局正强行逼迫袁世凯承认其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妄图侵占中国。1918年5月,日本又与段祺瑞政府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御敌军事协定》,使其侵略中国行径益加升级。日本无理要求把统治中国旅顺、大连和租借南满、安奉两路期限延长到99年,吉长路管理权在99年间委托给日本,并以武力相威胁。留学生王希天、孙宗尧、王朴山等,都是吉林籍爱国青年。当时,周恩来也在日本读书。他们见此,发动了著名的“拒约”运动。“收回旅大!”、“收回青岛!”、“收回二路!”的口号声连天。此境,助长了杜重远“实业救国”之心。
1932年毕业后回国。首先,他在奉天(今沈阳)北门外买地建房,办起一家窑业砖厂。没有资金,当局又不予支持。无奈,他求亲靠友,筹集6000元奉票,结果赔个精光。然而他不气馁,再次借资30万元奉票,在原来老式砖窑基础上,办起了一座新型陶瓷厂,取名奉天肇新窑业公司,任董事长,为东北第一个机械陶瓷厂,是当时中国人自己经营的最大的窑业。这次,他一年赢利就达800万元奉票。
事业成功的同时也为他带来了声望。不久,他当选为奉天省(今辽宁省)总商会副会长。他又利用资金同奉天名士阎宝航一起,创办了多处贫儿学校,使贫困子弟能入学读书。时任镇威上将军的张作霖,见重远是个人才,亦为自己脸上贴金,便给其挂了个秘书头衔。当时,日人正忙于在奉天各县设立领事馆事。他们见重远名重一时,影响巨大,便以官职诱惑,请其出面协理。重远见此,气愤已极,说道:“君以官吏为可贵乎?不知人生最低要求即生存。今敝国受制于贵国,形同猪狗,命同草芥。吾本人生命都置之度外,还要官做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对杜重远的迫害,甚至要施以暗杀。无奈,重远乔装出走,流亡关内。同年9月27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北平(今北京)成立,重远被推举为常委兼政治部副部长。同年11月7日,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将军在齐齐哈尔附近嫩江桥,率先打响抗日第一枪,重远在上海街头呼号募捐,予以支援。同时,他动员了南洋兄弟烟卷公司出品了一种牌号称“马占山”的香烟,并经长春汇通公司代理,送往齐齐哈尔马占山所部,用以鼓舞抗日士气。是年冬与翌年春,重远以新闻记者身份,前往湘、鄂、川、赣、沪、宁等省市,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工作。1933年初,日军侵占热河,重远不远千里,率救国会政治部人员及学生宣传队,赶赴热河前线,进行慰劳和鼓励。此后,重远在江西九江、云南昆明等地,相继办起窑业瓷厂,连景德镇都划归为他的瓷器经营范畴。翌年被邀任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这期间,他与邹韬奋、李公仆、胡愈之有了联系和交往。他利用陶业收入,多次支援蔡廷锴、蒋光鼐将军等所领导的第十九路军。由“实业救国”到“抗日救国”——是重远爱国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
在他就任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局长期间,再度见到了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邹韬奋、胡愈之等。这个时期,周恩来派遣潘汉年也与重远取得了联系。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已经在重远心中生根。于是,他把有关陶业事宜委托他人代营,自己秉承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在上海创办了《新生周刊》杂志,自任该刊发行人和总编辑,确定的办刊宗旨是:“为求民族生存而奋斗”。《新生周刊》深得民众欢迎。仅几个月的努力,发行量就达十几万份,居全国杂志界第一位。
1935年5月4日出版的《新生周刊》,刊载了本刊编辑艾寒撰写的一篇题为《闲话皇帝》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到了日本昭和天皇。说他原是搞生物研究的,如果不当天皇,继续搞生物研究,说不定会成为一位著名生物学家。这本是一件无可非议的正常的事情。然而,日本当局出于反华和侵华的目的,竟蓄意挑衅,硬说“有辱天皇妨害邦交”,并以此为借口,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抵制不住,遂下令查封了《新生周刊》,并要杜重远交出该文作者艾寒松。重远为保护同事,拒绝交出作者,并大义凛然地承认:该文是由我本人签发,本人是该刊主管,甘愿承担全部责任。开始时,国民党政府考虑重远是位有影响的人物,是位社会名士,只处以罚款,以为了事。但日本当局却得寸进尺,坚决不允。在日本当局的强行威逼下,国民党政府决定逮捕重远。前来逮捕的警官就在门外,屋内传出重远庄重的声音:“请他们等等,待我写完最后一个字。”此时,他正动笔写《新生周刊》最后一期终刊《告别读者君》。待他写完“鼓起斗争勇气,担当历史使命”之后,将笔一掷,向同仁道了一声再见,便昂首向外走去。同年6月30日,重远被以莫须有罪名判刑一年零二个月。
在《新生周刊》最后一期出刊的那天,上海出现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见此,国民政府不得不采取保外就医的办法,让重远到上海虹桥疗养院就医,兼作休养。这期间,他通过东北抗日救亡团体里的高崇民和中共地下党员宋介农,与张学良和杨虎城取得了联系。
1936年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借来南京开会之便,在虹桥疗养院所坐落的上海郊区附近,与重远秘密会见。同年8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因为牙病,也住进了虹桥疗养院,得与重远相见。从此,重远与杨、张关系更加密切。同年9月8日,重远出狱。不久,便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他说:“若不抗日,便没有你西北军的生路;若不抗日,便没有我东北军的明天。要想有国有家,必行抗日救国之策,而抗日救国之策,在于东北军与西北军双手合起,攥起拳头。”闻声,张、杨双手握紧了。同年12月12日,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同年12月15日,重远去江西九江,即遭到陈立夫的软禁。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匆匆来到西安,按照中共中央的意图,准备要与国民党协商组成一个民主联合政府。联合政府组成人员,共产党方面由周恩来提名,周恩来提名的成员是:宋庆龄、杜重远、沈钧儒三人,但是,这个愿望以遗憾告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1月,重远经周恩来介绍,抱着“为祖国奠定最后抗战基地”的愿望来到新疆,当时新疆是盛世才掌权。盛世才,辽宁省开原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爱国活动,又入韶关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追随郭松龄反奉失败,逃亡日本,入陆军大学,归国来到新疆。此时,盛世才还打着革命旗号。他伪装进步,主张联苏、联共、拥护抗日统一战线。盛世才还提出一个要求,要共产党给他派去得力干部,已便改组其军队。就这样,共产党派了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等人来到新疆。继而,又有茅盾等人来到新疆。其实,盛世才别有阴谋。他准备将新疆划归苏联,成为其中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自任首脑。他的这个意图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便又投靠蒋介石。他为了表现效忠于蒋介石,便开始大肆迫害来到新疆的共产党员,先后以所谓的“汪精卫系统阴谋暴动案”为借口,以突然袭击办法,捕获了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2000余人。接着,便是惨无人道的杀害。1943年,毛泽民、陈潭秋等人被害。不久,便将魔爪伸向重远。重远到新疆初,盛世才想要委任他为新疆工业局局长。重远为了做点实事,只出任了在迪化的新疆学院(今新疆大学)院长。内地来的著名学者茅盾等,应重远之邀正在该院任教。盛世才的阴谋已为重远获知。但是,重远将个人安危与生死置之度外,首先想到的是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他巧妙的掩护下,茅盾夫妇离开新疆,回到延安,转危为安。
就在茅盾和夫人刚刚被送走,重远即被捕入狱。这天夜里,盛世才带着随从来到狱中,来到重远面前。重远的老家吉林怀德,与盛世才的老家奉天开原,相距不足数百里,又是同庚,早年就有相识。盛世才见了重远后,便说道:“不久,我将把你放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事,请包涵几日,望见谅。”他又命人将打了皮的苹果端上来,请重远用。他又怕重远有虑,便将一个苹果切成两半,自己先拣起一半放进口里,留一半给重远。重远哪里知道剧毒就在那一半上?重远吃了那半个苹果后,当场暴死狱中,时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