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吉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志说吉林

吉林百年工商人物—李国泰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8-03-19 09:24: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李国泰,长春祥田银木厂厂长,原民建吉林省委主任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现为民建吉林省委名誉主委。吉林省长春市人,1924年出生,大学文化,出身于手工业世家。其祖父经营的义升源毡帽铺和其父经营的义升祥毡帽铺,被人称之为“李家帽铺”,在东北制帽业闻名遐迩。

  李国泰的学生时代是在东北沦陷时期度过的,曾攻读商专及建筑专业。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和对中国人的欺辱,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1944年在满洲生活必需品株式会社做雇员期间,他与一个日本雇员发生争执,当他听到那日本人喊他为“亡国奴”三个字时,顿时怒发冲冠,一种中国人的自尊驱使他与其撕打起来,并一气之下辞了职,在他父亲与人合股经营的祥田锯木厂充当了管理员、襄理,主管外事。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击碎了他的梦想,继而祥田锯木厂被迫停工。1948年10月长春解放。长春市政府鼓励工商业恢复生产,宣布免税3个月,但私营工商业者仍喜惧掺半。恰在此时,一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同学来信说:“人民政府是协助发展工商业的,只要依法经营,是会有长而宽的前途的……”。在老同学的建议下,他读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和任弼时同志的《论经济政策》,对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到共产党是真心要发展生产为人民服务的。于是,劝说其父积极筹备恢复生产。长春私营企业第一家开工的是益发合,第二家就是祥田锯木厂。祥田锯木厂是由李国泰直接到市政府申请开工的(因当时政府规定动力用电须市长亲自批准),这在长春尚属首例,因此受到副市长张文海的亲自接见,并立即批准恢复用电。李国泰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积极办理各项手续,一周内恢复了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锯木业较有名气的企业。这在当时的工商界和李国泰今后的人生历程中都是非同寻常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长春工商界,一个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李国泰在爱国经商、接受共产党领导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49年初,李国泰被推选为长春市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聆听了政府的工作报告,讨论市政大计,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感到跟共产党走才有前程,于是他积极投身各项爱国活动之中。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一些政治任务需要各界人民共同来完成,工商业者也不例外。遇到这种情况,工商业者都是由工商联的主委牵头组成一个临时委员会,实际工作则是由这一临时委员会的秘书长来操作,而秘书长这一角色则几乎都是落在李国泰的肩上。他既要在幕后给主委出谋划策,又要在第一线劈荆斩棘,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同年春,李国泰被选为长春市工商界公债劝购委员会秘书长。在他的组织和带动下,全市工商界完成了41万分的认购任务,比分配的额度超出4万多分。工商业者体谅国家困难的爱国之情,李国泰的爱国之举,都凝聚在这41万分之中了。在其后的税收工作中,李国泰积极组织评税活动,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带头认定税务评议分数。在长春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纳税动员大会上,他代表工商业者发言,呼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开展纳税竞赛,保证按时完成交款任务。他的发言博得了1000多名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长春市在3小时36分钟的最短时间完成了交款任务,成为全国纳税最好的城市之一。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李国泰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积极生产,支援抗美援朝,同时精心组织了全市工商界抗美援朝示威大游行。他担任此次活动筹委会秘书长、游行大队副大队长。示威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受到检阅台上的代表一致称赞和市委书记、市长的高度评价。1951年,李国泰被选为长春市抗美援朝分会委员、工商界支会秘书长,着力组织了“捐献飞机大炮”活动。在全市工商业者认捐5架战斗机的同时,李国泰倡议,工商业的厂长、经理用本人的工资收入再认捐1架战斗机,命名为“厂长经理号”,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全市工商业者圆满地完成了6架战斗机的捐款任务。

  1953年,李国泰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吉林省早期民建会员之一,并被推选为民建长春市分会筹备委员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同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主席提出“有计划地培养一部分眼光远大、愿意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靠近的资本家,以便经过他们去说服大部分资本家。”在这样的背景下,1954年,李国泰被调入长春市工商联任宣教科副科长,并被选为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就是他政治生涯的起步。同年,他被推举进入省工商联筹委会临时工作委员会的5人小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在此期间,他为民建长春市委会和吉林省工商联的成立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文字工作方面,当时他被称为“工商界的秀才”。40多年之后,民建中央邀请各省市民建省级领导人当中的几位“大手笔”到北京,共同修改新会章及另几份重要文件,他亦在被邀请之列,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6年初,他积极组织推动私营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同年2月,李国泰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荣幸地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3月和7月,李国泰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事迹被分别载入井青团长春市委员会、长春市青年联合会和共青团吉林省委员会、吉林省青年联合会举办的《立功簿》上,并荣获立功证书。同年5月,李国泰被调到民建长春市委任宣教处长,1962年任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时期,李国泰被审查并下放到吉林省榆树县五棵树公社。

  1976年,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李国泰欢欣鼓舞。1978年,李国泰回到了离开12年的工作岗位,筹备恢复长春市民建工作。邓小平为原工商业者“脱帽加冕”,李国泰更加振奋,协助落实工商业者政策。这时已年近花甲,两鬓苍苍,苦难磨练了他,信念更坚定了,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给他提供了宽松的工作条件,他曾激动地挥毫作诗言志:“鬓斑倍觉愧前尘,渐老常想报党恩,海誓重温听跟走,从头创造新乾坤。”

  1980年至1983年,李国泰担任了民建长春市委的秘书长、副主委兼秘书长,长春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长春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两副重担一肩挑。他认真贯彻执行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制定的“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积极带头并组织推动会员参与国家和地方大事的协商,对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据统计仅1981年和1982年两年的时间里,李国泰就提出4份调研报告。其中,《关于成立个体劳协加强对个体工商业管理的建议》被长春市政府采纳;另三份《调查报告》亦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或在有关刊物上刊登。

  1983年,李国泰出席民建中央四届、全国工商联五届代表大会,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被调到民建吉林省委,任二届副主委兼秘书长,并兼省工商联常委、三届省民建副主委兼省工商联常委、省民建四届主委,并当选为民建中央五届、六届常委,同时担任吉林省政协五届委员、六届常委、六届七届副主席。作为副省级的领导干部,他站得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他固有的两个优点也显得更加突出了:第一是工作上的严谨;第二是生活中的淡泊。他感到肩负的参政议政担子更重了。1990年,在他组织的对全省部分地方工业企业虚盈实亏的调查进入论证定稿阶段时,李国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抱病主持了论证会,并亲自修改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上报省政府后,省长和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分别做了批示,省政府将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有关文件中。此报告被民建中央转报国务院。在他担任民建吉林省委领导职务的14年时间里,亲自带队下去调查研究,向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调研报告12份,在省政协做大会发言12次,向省政协提交民建团体提案14份,有两份被评为优秀团体提案,有的被省政府采纳,民建吉林省委在1993年和1996年两次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单位。1993年,李国泰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物色培养省市两级接班人。1994年5月,李国泰主持召开了“民建吉林省合作共事研讨会”。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省民建得到消息后,派领导参加了会议。这个研讨会对于加强民建自身建设,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推动民主党派成员到政府和司法机关任职,开创合作共事新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1997年即将离任的半年里,召开了社情民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社情民意工作暂行条例》。特别是主办了民建省内地方组织秘书长以上领导参加的新老合作交替研讨会,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旋律,围绕参政议政和加强自身建设两大任务进行了研讨。会议受到民建中央、吉林省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并有民建中央副主席、组织部长和吉林省委统战部两位副部长莅会指导。研讨会使已经走上或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省市两级民建组织负责人深受教育,一致感到收获很大。

  李国泰在担任民建吉林省委主委期间,曾主编《吉林省志·民主党派工商联志》,并为该书撰写了《概述》。14年中,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统战、民主党派工作理论文章40多篇,多次荣获理论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爱国杯”征文一等奖,对外宣传“好作品”奖等。

  1997年7月,李国泰从主委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被推举为名誉主委。在退出领导岗位的一段时间里,他仍为会务工作操劳,所谓“扶上马,送一程”,对新班子的工作安排、工作总结提出建议。1998年后,他任民建中央会史及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提出会史编写的建议被采纳,撰写的理论文章获二等奖。

  李国泰离休后,休闲时以诗词自慰。他写的多首旧体诗词楹联被选入《中国当代诗词楹联精选》、《中华当代四季诗抄》、《见证历史时刻——庆祝香港回归五周年诗词联宝典》、《盛世盛典诗词联大观》、《中华当代诗词艺术家档案辞典》等七、八部著述中,并荣获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会等三单位联合颁发的载有“桂冠诗词艺术家”荣誉称号的金牌,被“赤壁文学院诗词楹联研究所”聘为“终身制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