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吉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志说吉林

吉林百年工商人物—王金堂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7-10-24 09:01: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王金堂,长春同兴铁厂经理。1894年(光绪二十年)出生,河北省交河县人。1913年,他家乡遭遇大旱,被迫孤身一人“闯关东”谋生。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最后在长春落脚扎根。是年长春市内阎庆田开设“裕泰合”铁厂,他在此学徒4年。1920年他在长春铁北三路开办“振兴源”铁厂,由他任掌柜,主要从事民用铁锅生产,拥有20名工人和简易的厂房设备。

  1932年,他花700元买下一家号为“同兴”的铁厂。有了“振兴源”与“同兴”两座铁厂,他感到一人同时管理两厂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便四处寻找能人。碰巧此时有人向他介绍说,营口有一位叫胡占波的,此人钳工手艺高强,说不定以后此人能帮他大忙。他听说后兴奋不已,亲赴营口登门求贤。一见面,胡占波被他的一片真诚所打动,答应与他一起在长春办铁厂。王金堂长于铸造手艺,专营火炉配料化铁,“振兴源”离不开他。他无暇照顾两座铁厂,便将其中的“同兴”铁厂委托胡占波经营,他还让两位年轻工人协助胡占波工作。

  “同兴”铁厂因位居长春市小五马路,处商埠地段,加工生意不错,一年下来经结算还有盈余。胡占波与两位年轻人相处久了,成为了好朋友,三人白天一起工作,夜里常常出去饮酒开心,天长日久挥霍了厂里很大一部分资金,致使铁厂生产滑坡,生意日渐萧条。为此王金堂深为痛心,大失所望。尽管如此,他仍对胡占波抱有信心。胡占波目睹铁厂生产每况愈下的现实,心中十分难过,感到十分对不住他,向他道歉并提出辞呈,表示日后混出个人样来,再做王掌柜的助手,把“同兴”振兴起来。

  经过一段曲折的经历,胡占波于1936年又回到王金堂的“同兴”铁厂。此前“同兴”铁厂己由长春市小五马路迁至铁北三路,厂名改称为“义大铁厂”。胡占波的回归与重新加盟,使王金堂欣喜不已,经营上如虎添翼。到1938年,经他与胡占波同心协力,艰苦奋斗,“义大铁厂”生产效益节节攀升。1939年工人数量已增至1000人,一时间成为当时长春铁厂中的佼佼者。在他的鼓励与支持下,胡占波开动脑筋,拓展思路,通过生产水泥瓦模板,为铁厂赚了大钱。他利用这笔钱扩建了厂房60余间。此后他与胡占波又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暖风炉。有了暖风炉化解了长期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从此别人不能生产的铁制品,他的铁厂都能顺利生产。

  最初他的“义大铁厂”专为铁路制造铁锤、铁钎子等产品,同时还小批量生产暖气片。他与胡占波精诚合作,同舟共济,使铁厂的技术与效益都有了新的飞跃,尤其是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胡占波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专长,精心设计出六尺与七尺的车床,为制铁生产带来了效益。以后,他决定将“义大铁厂”的领导权与经营权交与他最信任的助手胡占波。胡占波成为“义大铁厂”的厂长后,善于团结工人,关心他们的疾苦,与他们同甘共苦,获得工人的拥护和爱戴。不久,又在长春市东安屯建立了“义大铁厂”分厂,使铁厂的规模又有了新的发展。

  王金堂办的“义大铁厂”引起了日人的注意并开始打起了坏主意。一天,伪满警察厅警佐山田突然闯入“义大铁厂”威逼他与胡占波为日军每日生产150吨枪支用的弹皮,遭到他与胡占波严辞拒绝。又过数日警察厅又派人将他抓走,关在川上公务所,不许他吃饭喝水,有时还把他拉出去过堂,用鞭子抽打。在敌人的高压下,他坚持了民族气节,没有屈服,誓死不从。不久经胡占波多方奔走说情,他才获释。

  1943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为了做垂死挣扎,拼命搜刮钢铁,疯狂生产杀人武器。不久,一位叫木崎的日本特务闯进他的“义大铁厂”,对他和胡占波强制下达生产地雷皮的命令,他与胡占波顶着被杀头的危险就是不从。一天,他被警察叫去见木崎。木崎将他关押并欲下毒手。到了第5天,经胡占波百般努力,托当时“新京”道德会的白会长说情,终于获释,幸免于难。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军事占领长春后不断抓兵,致使铁厂工人锐减至100余人,面对困难他丝毫不气馁,即使面临股东抽股分家的局面也不动摇。1946年2月,铁厂抽股分家后,他仍然坚信“义大铁厂”不会垮掉,仍会有光明前途。他对胡占波说:“他们走就让他们走好了,咱俩继续干,还是由你来当经理。”胡占波答应了他的请求,二人心心相印,共渡难关,从事小批量生产机床和零部件加工。在长春被围困期间,“义大铁厂”因处境艰难,被迫停产。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百业待兴。此间“义大铁厂”工人由于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恶意宣传的影响,或离厂远走他乡,或躲在家中不敢露面。受此影响,王金堂也离开了长春返回河北老家去了。此后“义大铁厂”只有胡占波带着少数工人苦苦支撑着,当时铁厂工人少到不足几个人。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扶植“义大铁厂”的重建和发展,不但投入人力财力,还采取了加工订货等方式刺激制铁生产的发展。为此,胡占波深受鼓舞和感动,遂给在河北老家的王金堂写了信,王金堂心情十分振奋,从中看到了希望和光明。不久他在天津为铁厂的车床生产找到了销路,和天津的“三义成”等商号签定了供销合同。每台车床可赢利六七百元,共销售了几百台车床,为振兴铁厂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1950年王金堂创办的“义大铁厂”加入了由建东、兴东、公利等11家铁厂组建的联营机械厂,规模仅次于长春益发合,为长春当时的第二大私营企业。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义大铁厂”在与其他厂合并时,只剩下两台破磨和不锈钢油滚。由于这些设备当时在厂里用不着,便交与他自行处理,经厂方出示证明与手续,他经私商将油滚卖掉。时逢1957年“反右”斗争,长春市工商局将此事交与法院处理。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名,将他判处有期徒刑10年。出狱后又遭遇“文化大革命”,主管部门宣布他为坏分子,责成街道对他监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的冤案引起长春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长春市法院与市工商联等通力协作下,对此案进行重新调查复议。经吉林省人民法院核准,长春市人民法院于1988年3月宣判他无罪并予以平反,恢复名誉,并给予他1000元生活补助费,恢复他的公职并享受劳保待遇。

  1992年王金堂去世,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