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赉·安广——大安(大安市)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嫩江下游西岸,洮儿河南岸。素有“鱼米之乡”和“骏马之乡”的美誉。大安市虽然历史悠久,但建制时间不过百年,大安之名是1958年大赉、安广两县合并时,将两县名各取首字,合并而成。
追溯大安的历史,最早见于《后汉书》。据考古资料印证,至少5000年前,就有秽貊人在这里定居。到南北朝后期,为室韦族所占,属北魏之地。隋唐时期,大安为室韦都督府管辖,西南部属松漠都督府管辖。辽代西部属泰州管辖,东部为长春州管辖,两州均属辽上京临潢府。今天的月亮湖在辽代称鱼儿泺,为辽代皇帝“春捺钵”活动的地方,当年皇帝曾携百官在鱼儿泺游猎、盛宴、商议国家大事。到金代初年仍属泰州和长春州,后将泰州降为金山县,改长春州为新泰州,大安划归新泰州管辖。元朝属中书省泰宁府泰定路(治所在今城四家子古城)管辖。明朝属奴尔干都司泰宁卫和塔儿河卫管辖。
清朝初年,在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两省西部设哲里木盟10旗,大安属扎赉特旗管辖。当时大安境内人烟稀少,而且“多为蒙满游牧之民”。清朝中期以后,大批华北流民进入东北,并不断向嫩江、松花江流域移动。特别是自沙俄修筑中东铁路以后,侵略势力伸向了哲里木盟东部各旗,沿中东铁路的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郭尔罗斯后旗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和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扎赉特旗的王公与汉人联络,招民垦荒。长春、吉林、农安、怀德、德惠等地来的垦荒者络绎不绝。到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洮儿河南岸已逐渐形成一些村落。此时大安地域属黑龙江将军管辖,为了“充实蒙边”和“就地筹饷”,黑龙江将军恩泽一再向清廷呈请解除蒙禁,招民开垦。迫于沙俄的威胁,清政府也只好接受“移民实边”的政策。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巡防局委员、蒙荒行局会办于英蕤到扎赉特旗,初放莫利红岗子街基。
1905年1月14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奏准,在莫利红岗子设大赉直隶厅。1913年(民国二年),撤大赉直隶厅,改置大赉县。
因莫利红岗子地方属内蒙古扎赉特旗,故名为大赉,即“光大我扎赉特旗”之意。又说“大赉”就是蒙语“扎赉”之音转。另外,历史上此地还有过“大赉气驿站”。驻地“莫利红岗子”为蒙语,准确的音译为“莫利烘昭”,据说意思是“团圆山”。又说为“连绵起伏、弯弯曲曲的土岗子”。还有一层意思:莫利红为“马”,岗子即“场地”,也就是放马的牧场。远在元太祖时即有此名,当时元太祖曾派遣其弟哈布图•哈萨尔至乌巴什,逐分所部,划入扎赉特旗,此地的中心聚落土名便称莫利红岗子,蒙古人赞誉它为“放马的好牧场”。
莫利红岗子位于大安市境东北部,初设治时这里民户稀少,仅有商铺数家,生意清淡。设大赉直隶厅3年后,莫利红岗子改称大赉城。此后又在塔子城、景星镇设分防衙门,隶属大赉厅。当初大赉城没有城郭,设治后才开始建城,南北长1.65公里,东西宽1.4公里。1910年(清宣统二年),大赉厅新任通判到职后,命百姓在大赉城四面挖掘城壕,宽深各2.7米, 用挖出来的土筑城墙,未修城门。1912年(民国元年),始建城门,用砖砌灰垒,列有垛口。初建5座城门:南称化南,北曰抚北,东叫镇东,西名怀西,小西门谓惠西。此时城内自然形成5条主要街道。1913年(民国二年)时,形成南北向交叉街道2条。城内已有烧锅、铁匠炉、粉房、木匠铺、靰鞡铺、银匠铺等手工作坊24家,有粮米铺、杂货铺、山货铺、药铺、洋货铺、食品铺、旅店等商户97家。1924年(民国十三年),为防匪患,重筑城墙,新城墙高3.3米,宽1.7米,又增设小南门名绥南,小东门名赉东。1930年(民国十九年),城内商业日渐繁荣,除县公署、农会、商会、税务局、邮政局、电报局、教育局等机关外,还建有关帝庙、望江楼等。1934年又开一西门称新八门,在嫩江岸边有渡口,称老坎子,并建大北门至老坎子路,大西门至火车站路。新中国成立后,因城市建设需要,城墙、城门都陆续被拆除了。
安广县几乎是与大赉县同时设县,地域在今大安市境西部,原是一片荒漠,古时为契丹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多以游牧为生。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后旗札萨克领地。光绪初年便有民人入境垦种,向蒙古王爷交租,后渐有400余户“聚成村落”。1905年9月22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准,在洮儿河南岸垦区内的谢家窝堡设安广县。辽代初年,曾在谢家窝堡设立地方军事机构——安广军,以加强当地的防卫,“安广”县名由此而来。
清朝在设置府厅州县的时候,在治署前都冠以地名。地名是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但任何地名都不是脱口而出的,都有它特定涵义和历史渊源。谢家窝堡是因初来此定居的居民中谢姓居多,故而得名。在有些资料中用“解”字,二字同音,均属百家姓中的姓氏,但因“解”为多音字,故最后选“谢”字。此地今名平安,位于新平安镇境内。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曾有300名士兵驻防安广县谢家窝堡。1912年(民国元年),安广县衙门改称县公署,知县改称知事。1914年(民国三年),安广县属奉天省洮昌道;大赉县划归黑龙江省龙江道。1929年(民国十八年),安广县直隶辽宁省,为三等县;大赉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二等县。沦陷时期,1934年12月大赉县、安广县同归龙江省。
1936年京白(今长白)铁路建成通车后,龙泉镇开荒者渐多,工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里是县境内铁路线上的大镇,故将安广县公署迁至龙泉镇。
县城从谢家窝堡迁走后,当地百姓称谢家窝堡为“老县城”,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五谷丰登、安祥如意的生活,后来就将老县城改称为“平安”。安广县的新驻地龙泉镇原来蒙古人称嘎罕诺尔,汉名嘎山屯,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大赉城42公里,始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后改称龙泉镇。因屯南有一碱水泡,常年积水,名为龙泉泡,关于龙泉泡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屯因泡得名,改称龙泉镇。初建屯时,只有数家,1934年居民发展到300余户2000余人,直到京白铁路通车后,人口骤增,到1937年达到852户5200余人。由乡绅李一民带领放街基,工商业渐渐繁荣,有大小店铺110多家,多集中在大十字街。在龙泉镇设治以后,县名逐渐取代了当地的土名,故改龙泉镇为安广镇。
县驻地的选定和迁徙,往往反映出当时本地的经济、交通等状态的演变。设治之初,治署大都设在当地最大的村镇,最初那里仍保存原有的土名,所以许多县名与治署所在地地名不一致。后来,县名便逐渐代替了当地土名,人们便把县城与县名统一起来,当地土名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薄。
1946年9月大赉、安广两县合并,各取尾字,称“赉广县”,县政府驻大赉城,隶属于辽吉行署第三专区。
1947年5月撤销赉广县,恢复大赉、安广两县建制。10月划归辽北省直辖。1949年4月两县划归黑龙江省。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7月两县同时划归吉林省白城专区。1956年置大赉镇。1958年10月23日,大赉县与安广县再次合并,取两县县名首字,称大安县,仍隶属白城专区,县政府驻大赉城。
1988年8月,撤销大安县,设立大安市(县级),仍归白城地区行署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