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风景——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皇宫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是中国现存的三大宫廷遗址之一。它占地13.7万平方米,宫廷建筑大小数十座,建筑风格可谓中西兼有中日杂陈,具有典型的殖民特色,是日本军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最典型的历史见证。伪满皇宫东部是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伪满皇宫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占地25.05万平方米,主要负责伪满皇宫旧址的保护、恢复、利用和文物资料的征集、保管、研究等,并深入挖掘这一宫廷遗址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举办与之相适应的陈列展览,开展近现代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文名称
伪满皇宫博物院
外文名称
The Museum of the Imperial Palace of “Manchukuo”
类 别
国家一级博物馆、宫廷遗址型博物馆
地 点
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
竣工时间
1934年
开放时间
5.1-10.7:8:30-17:20(16:10停止售票);10.1-4.30:8:30:16:50(15:40停止售票)
馆藏精品
溥仪日记、七宝烧凤纹瓶、景仁宫御用地毯等
占地面积
25.0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13.7万平方米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著名景点
同德殿、勤民楼、怀远楼、缉熙楼
历史沿革
伪满皇帝溥仪
伪满皇宫前身是中华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
1932年3月9日,日本侵略者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
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 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登基”,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
1934年到1940年这7年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
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伪满皇宫遭到大肆抢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国民党统治东北时期,伪满皇宫先后成为松北联中校舍和国民党六十军的驻地。
自1949年起,伪满皇宫陆续成为沈阳重工业机械学校、第一汽车制造厂技工学校、吉林省文化干校、吉林省政法干校、吉林省农业展览馆、吉林省公安总队干训班、长春市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等单位的驻所,大量居民也搬入伪满皇宫居住。此间,除宫廷主要建筑保留外,原来的一些建筑被拆毁,又添建了一些新房舍,伪满皇宫的原貌已荡然无存。
1954年末,吉林省博物馆由吉林市迁到长春市,临时选址在伪满皇宫,以同德殿、嘉乐殿和书画楼等作为其馆舍。
1962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在考察伪满皇宫旧址后,做出“要把伪皇宫由文化部门管理起来,使之成为展览中国末代皇帝前半生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罪行的场所”的指示。12月1日,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同意将伪皇宫遗址交省文化局筹办陈列馆。”12月24日,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成立,当时对外馆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十四年罪行陈列馆。
1964年7月28日,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局决定将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与吉林省博物馆合署办公。
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伪满皇宫旧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8月1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恢复建制,从长春市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接收伪皇宫旧址作为馆址。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1984年,伪满皇宫核心区的勤民楼、缉熙楼等主要建筑陆续复原并对外开放,开放区域不足伪满皇宫旧址原占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2000年7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伪满皇宫旧址划归长春市实行属地管理。
2001年2月,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更名为“伪满皇宫博物院”。
2007年5月8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3年10月1日,伪满皇宫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金丝莹彩耀宫苑—故宫珍藏珐琅精品特展》在伪满皇宫展出。此次展览的文物是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珐琅类文物中选出的珍品,完整地再现了清朝时期珐琅艺术的发展历程。
2017年5月18日,伪满皇宫博物院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分布
伪满皇宫遗址核心保护区现存文物建筑多处,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主要有缉熙楼、东御花园、西御花园、同德殿、书画楼等,是溥仪及其眷属的生活区。外廷区主要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宫内府等,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
此外,还有建国神庙、植秀轩、畅春轩、中和门、洋膳房、中膳房、御用汽车库、马厩、跑马场、花窖、禁卫军营房、近卫军营房等附属设施。
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其建筑风格多重内涵、独特价值,真实地反映出末代皇帝的垂死挣扎,更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血腥与残暴,是中国近现代殖民文化的典型警示性纪念地之一。
主体建筑
同德殿
始建于1937年,1938年末竣工,建筑面积5758平方米,是一座集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二层宫殿式建筑。溥仪为了表示与日本侵略者同心协力,取“日满一德一心”之意命名为同德殿。
一楼是溥仪处理政务与娱乐的场所,主要有广间、叩拜间、候见室、便见室、中国间、钢琴间、台球间、日本间、电影厅等。二楼原设计为溥仪和婉容的寝宫,溥仪疑心日本人在同德殿安装窃听设备而从未使用。1943年李玉琴入宫被册封为福贵人后,住进了”皇后“婉容的寝宫,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破天荒的事件。
勤民楼
始建于1914年,建筑面积1392.7平方米,是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房。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经改建维修成为溥仪的办公楼。1932年2月,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后,认为复辟清朝、恢复祖业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取其祖训“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的“勤民”二字命名此楼。一楼主要有4个候见室,是日伪官吏有资格者等候溥仪召见的场所。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办公室也设在一楼。二楼主要有举行登极大典的正殿勤民殿。此外还有东便殿、西便殿、赐宴殿、佛堂等。
怀远楼
1934年建成,建筑面积1483.69平方米,是一座二层青砖楼房,是溥仪祭祀祖先的地方。溥仪取《礼记》中“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句命名。一楼为侍从武官处及宫内府帝室审查局、近侍处、掌礼处办公室。二楼除去溥仪祭祀祖先的奉先殿外,还有尚书府办公室和清宴堂。
缉熙楼
始建于1914年,建筑面积1036平方米,是一座青砖铁皮房顶的欧式二层楼房。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1932年4月3日之前经改建维修,成为溥仪及其后妃婉容、谭玉龄居住的寝宫。溥仪取《诗经·大雅·文王》“於缉熙敬止”句为此楼命名。一楼西侧原为溥仪的会客厅,1937年谭玉龄入宫后,改为谭玉龄生活区;一楼东侧为宫女、太监生活区。二楼西侧为溥仪生活区,东侧为婉容生活区。
书画楼
建成于1936年,面积670平方米,是一座小二层楼,溥仪从北京故宫带来的善本古籍、历代名人书画、清宫珍贵文物都存放于此。一楼东侧的房间内存放着手卷30箱,约1300件,包括《曹娥碑》、《二谢帖》、钟繇的字、僧怀素的草书、欧阳询的墨迹、王维的人物画、阎立本的真迹等书画国宝。一楼西侧存着宋版书32箱,其中有司马光《资治通鉴》原稿、殿本书3箱、清朝历代皇帝墨迹2箱等珍贵图书。伪满垮台溥仪逃离伪满皇宫时,为便于携带,精心挑选出最珍贵的收藏品57箱,全部运往通化大栗子沟,剩余部分全部散失。
东御花园
1938年建成,占地面积11100余平方米,是由日本园林师佐藤仓设计的一座日本园林风格的花园。花园内动静相衬,步移景异,是供溥仪及其“后妃”休憩、娱乐的场所。园内修建之初只有一座假山、游泳池和骑马场。此后东御花园修建防空地下室,在原有骑马场上建成了供奉日本皇室祖先“天照大神”的“建国神庙”。假山位于花园正南部,其山形脉络是仿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缩造而成,仿长白山的瀑布可见一斑。
御用跑马场
御用跑马场是专供伪满皇帝溥仪骑马的场所,后来改建成了御马苑马术俱乐部,它是全国唯一一家屹立于都市中心、历史遗迹中的马术俱乐部。其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30余间马房。至2013年已拥有汗血马、阿拉伯马、英纯血马、半血马及国内外其他品种的马匹近100匹,并有专业的马术教练。
御用花窖
在御用跑马场院的北部,有两栋玻璃扣顶的灰色建筑,这就是御用花窖。花窖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伪满时期,花窖内曾饲养过宫廷中所用欣赏花卉,谭玉龄喜爱的君子兰花就曾在此培育。而今故人已去,事过境迁,伪满皇宫博物院利用此御用花窖开辟了宫廷花卉欣赏绿色文化休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