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大观
当前位置:首页 > 今古大观

杨子忱:伪满关东军司令部旧事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22-11-02 10:56: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一、关东军的由来 

  1904年,日本与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打了一场战争,即日俄战争。结果是俄国战败,1905年9月5日,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条约中涉及中国的两条:一是日本从俄国人手中夺取了被沙皇俄国租借的辽东半岛南端——所谓的“关东州”,二是日本夺取了长春(宽城子头道沟)至旅顺之间的铁路以及有关沿线与支线矿业的权利。 

  1905年9月26日,日本制定了《关东总督府勤务令》,设关东总督,直隶于日本天皇,其任务为统辖所指定的军队及其他各机关,守备关东州,监督民政,统辖管理卫生及兵站事务。日人大岛义昌(陆军大将)就任总督,本部设于辽阳,关东总督府正式成立。日俄战争后,在关东总督指挥下,留驻了两个师团,约1万兵力。这便是关东军的前身。 

  1906年9月1日,关东总督府改为“关东都督府”。 

  1915年5月7日,日中签订《二十一条》,5月25日《关东都督府官制修改有关意见书》提出:关东都督府及驻扎师团司令部及其军队主力,由旅顺移至奉天。将原驻扎一个师团的最北驻地公主岭,改为进驻至长春。 

  最初的关东州为普兰店(现新金)至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其后日本不断将关东州的界线向北移。据东北沦陷时期居住在大连的人讲,对当时关东州有个说法,即民谣云:“金复海盖,辽阳在外”。即金州、复县、海城、盖县,均包括在关东州之内。 

  东北沦陷时期的地名:在地图上,关东州划为日本的海外领土,其颜色与日本本土、台湾、朝鲜,以及南库页岛(萨哈林岛)的颜色,是一样的,皆为红色,视为其日本国土的一部分。 

  1919年4月12日,日本政府撤销了“关东都督府”,成立了“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旅顺。 

  1931年9月7日,时任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北上视察,14日到达长春,18日晚10时回到旅顺,当天沈阳发生了“柳条湖”事件。 

  东北沦陷之初,关东军司令部移至沈阳,1932年3月,北迁长春。 

  1932年,关东军司令部迁来长春时,采取分散办公方式。主要机构,在“满铁长春地方事务所”(站前广场西侧);特务部,进驻“南满铁路守备队”营房(西大营,长春解放后曾为防化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学校等使用);司令官等高级军官,住“大和旅馆”(今站前春谊宾馆)。 

  二、关东军司令部及其服务的建筑群 

  关东军司令部大院(现吉林省委大院):为司令部的机关所在,1934年建成。该楼是模仿日本名古屋城楼设计(楼的中央及左右两侧有三个塔楼)。工程使用了大量有色金属、天然大理石、白水泥等昂贵材料,以青铜瓦覆盖塔楼及女儿墙。工程造价150万日元。司令部西院为司令官官邸。其建筑风格,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式,院内林木茂盛,环境幽雅。官邸内极其豪华,宽敞的大厅,典雅的居室,精致的景泰蓝吊灯,天然大理石壁灯,硕大的花房。园中溪水,在少雨季节,用自来水放流,与伪皇宫形成鲜明对照。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整个司令部大院,占地50万平方米,以高墙围之。东北沦陷时期,警备森严,令人望而却步。 

  新中国成立后,东院成为中共吉林省委所在地,增建了省档案馆等建筑。西院一度为国家领导人来长时下榻的地方。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曾均在此下榻。林彪也曾多次在此避暑。 

  位于新发路南的“日满军人会馆”(原省公安厅、安全厅),为关东军司令部的宾馆。 

  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曾是关东军司令部警卫部队的宪兵中队。 

  白菊小学(今五中)为关东军子弟小学。 

  当年北安路西段路南(包括崇智路)一带,为关东军司令部军官住宅区。 

  为了巷战与防空,各主要建筑间,修筑了地下通道。此项工程,全部由关东军工兵秘密施工,废土装入了弹药箱,深夜用军用卡车,运往净月潭水库筑坝,时间在1934年5月—1935年11月。 

  隔着人民大街,与现省委办公楼相对的现省人民政府办公楼,当年是关东军宪兵司令部。 

  关东军司令部,在长的设施尚有: 

  简易机场(又称宽城子机场),修建了塔台、机库、弹药库、靶场等,地址在现客车厂一带,是大房身机场未建前的临时机场。 

  司令部电台,设在环城路内西南,为半地下建筑,电线铁塔数组,高数十米,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电台村。 

  关东军军械厂、汽修厂、仓库,均在孟家屯附近。 

  关东军卫生给水部属“100给水部队”,为细菌战部队,在孟家屯西,汽车厂厂区内。 

  “南岭战斗司令所”(人民大街、长乐公路间),为半地下混凝土建筑。 

  三、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的太上皇 

  伪满洲国殖民政权成立后,关东军司令部迁至长春,实行日本所谓的“三位一体制”。即日本驻在伪满的“关东军”,日本在“关东州”内实行殖民统治的“关东厅”,日本驻在伪满洲国的大使馆,三者统一由“关东军司令部”领导,共同进行对“关东州”、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的政策。“关东军司令部”,成为日本对东北殖民统治的总执行者,成为伪满洲国的“太上皇”。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设司令官一人,参谋长一人,副参谋一人,下设参谋部、经理部、军医部、指导部、兽医部、法官部、交通监视部、兵机部等。参谋部下设三课,第一课为“指导”伪满军事关系等事项,第二课为“指导”伪满交通、道路、运输关系等事项,第三课为“指导”伪满政治、经济、文化、人事等事项。由此可知,伪满的一切施政,都要通过关东军参谋部,否则是行不通的。 

  1935年,关东军司令部派高级参谋吉冈安直任溥仪的“皇室御用桂”,以便对溥仪作进一步的监视和控制。吉冈曾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战史教官。这个“皇室御用挂”吉冈安直的职权,包括对溥仪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横加干涉、牵制及命令,溥仪对他百依百顺,不敢违抗,畏之如虎。例如,禁止溥仪学英语,将溥仪的英文秘书吴源业,调至伪满驻日大使馆,后又控吴私通英、美驻日大使馆,被日宪兵队拘捕,刑讯后下落不明。 

  溥仪来往书信遭扣留,并限制其与关内的亲友会见,亦不允许溥仪与伪满的参议大臣会见及随意谈话。只许参议、大臣们每年年末进宫面奏一次。 

  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是关东军镇压东北人民的工具。遍布于伪满各地的宪兵队,专门负责日本所谓的“特务思想”工作,伪满警察,是服从日本宪兵队的指挥命令的。日本宪兵队对于东北人民的思想动向和所搜集的情报等,直接向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全部汇报,再转关东军司令部,作为关东军统治伪满施政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