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大观
当前位置:首页 > 今古大观

侯 昕:抗日民族英雄王德泰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21-09-30 10:29: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王德泰,又名王铭山,1907 年5 月生于奉天省盖平县第四区詹家屯村后王家庄(辽宁省大石桥市博洛铺镇詹家屯村)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著名抗日将领。
  王德泰曾任延吉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一独立师政委、师长,第二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职务。
  2014 年9 月1 日,王德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投身救国,创建游击队

  王德泰的家庭虽然贫穷,但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出人头地,在他十三周岁那年,将他送到詹家屯小学堂学习。1923 年,王德泰辍学回家,到盖平县一个杂货铺当学徒后不久,又到安东(今丹东)鸡冠山开中药铺的叔伯舅舅家做学徒。
  1926 年,他来到延边地区,在延边期间,他种地、砍柴、烧炭,后到延吉县老头沟一家商店当账房先生。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忧国忧民的王德泰积极从事反日爱国运动,并于当年9 月末,参加了中共东满特委领导的秋收斗争。
  当时,老头沟各地群众有2000余人,在镇东六里处的官道口礼拜堂门前召开“三七”“四六”减租斗争大会。会后,群众分成两路示威游行。第一路南行,过布尔哈通河,经黎明、大箕、到细鳞河,然后折回老头沟;第二路向北,经官船、金佛、永昌、东明等地,然后返回出发地。王德泰参加了第二路的群众游行示威斗争。
  这是王德泰首次参加的群众斗争,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 月,中共东满特委和延吉县委在瓮声砬子(今安图县明月沟),建立了延吉县反帝同盟,王德泰当选为组织部部长。
  1932 年秋,王德泰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离开老头沟煤矿到延吉三道湾以开杂货铺为名从事兵运工作。
  他以杂货铺往来人员混杂的条件之便,广交朋友,尤其是与山林队的队员接触交往,使他顺利地打入山林队“长江队”,并担任该队的文书职务。
  在“长江队”期间,他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积极开展兵运工作。由于王德泰性格格外的好,还会绘声绘色讲故事,因此队员都愿意和他接触。他耐心细致地给队员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民族觉悟。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就团结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队员。当年年底,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时,他带出近二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到延吉县抗日游击根据地王隅沟,参加了延吉县游击队。
  延吉县游击大队成立后,王德泰先后担任过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政委等职务。其间,他根据当时游击队人多枪少的实际情况,实行“歇人不歇枪”的办法,将游击队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轮流与日伪军作战,使游击队的指战员有较多参加对敌实战锻炼的机会。
  王德泰在虚心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同时,苦练杀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步枪、手枪、轻机枪射击几乎是弹无虚发,是队里著名的神枪(1907.05—1936.11)- 50 -手。他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团结汉族和朝鲜族干部战士。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关心战士,大家都爱戴他,尊敬他。
  2001 年,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东满抗日斗争烽火》中收录了抗联战士高树清的访问录,在访问录中高树清对王德泰评价如下:王军长在二军指挥员中威信很高,他为人忠厚,处事稳重,平易近人,从不拿架子,有人说他像个温柔端庄的大姑娘。在军事上胆大心细,勇猛善战,而且手枪、步枪、机枪都打得准。王德泰不只是关心和爱护本队的战友,他还正确运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方针,团结抗日义勇军和抗日山林队武装共同抗日。
  1934 年7 月中旬,王德泰指挥独立团和第二团联合义勇军一部攻克了大甸子(罗子沟),并占领该地达一个月之久。
  1938 年编撰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之产生及其发展的经过》中详细记述了大甸子战斗和王德泰在战斗中联合团结义勇军、山林队取得战斗胜利,以及义勇军和山林队对王德泰和独立师的崇拜之情形:人民革命军在第一师政委王德泰同志(现在第二军军长)指挥之下,号召了其他的一切反日部队,在七月中旬,将大甸子四面包围,因将敌人的交通电线完全劫断,援兵的来路亦卡住。开始激战数日,敌人因有炮台城围,始终不服,后因我军子弹缺乏,来源艰难,决定不向其作激烈战争,而以长期围困,使敌人在内部久守无援,军心动摇,到那时吾军士气一壮,一战而得。果然,敌人因药尽弹绝,军心大震,向外求援,音信不通。此时,路有两条,一是冲出重围,弃城而逃。一是离开堡垒,缴枪投降。后即突出战线,弃城而逃。
  我军此时亦乘机而入,将此镇占领……这次战争,在大雨连绵毒日拯[蒸]晒,蚊虫成群之夏天,围困了十一昼夜之久,不但人民革命军表现其吃苦耐劳,无上英勇之精神,即是其他之反日部队,在人民革命军领导与影响之下,亦表现出他们的特殊英勇,艰苦耐劳。至入城以后,守纪律,虽然不如人民革命军,但是一般说来,都是很好。唯有一小部反日义军,不守纪律,过数日在大众排挤之下,退出街外。经此战役,不但延[吉]、安[图]、和[龙]的人民革命军的政治影响在所有敦化、安图、和龙、延吉一带的反日义勇军中扩大起来,而且第一师政委王德泰同志,因其同兵士在战线上,共同甘苦,枪林弹雨之下,来往指挥。所以他的威信,亦猛然提高,使所有反日部队内部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求他去解决,一切的战事活动,听他指挥。要求收编者,亦络绎不绝。
  在王德泰率部退出大甸子后,周边的抗日队伍齐聚王德泰独立师周围,主动要求和独立师联合作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之产生及其发展的经过》中记述如下:我军退却以后,在王德泰同志号召之下组织了抗日联军指挥部,参加此指挥部有十余个部队,人数有一千余人。召开大会,选举总指挥,选举的结果,师政委王德泰同志即时当选为正指挥,朱龙[云]光同志得选为副指挥,此时在此地的统一战线,不但开始运用了,而且也有了相当的成绩。

  伏击寒葱岭,攻占大蒲柴河

  1936 年4 月初,王德泰与魏拯民率领东北抗联第二军一师主力进入敦化和桦甸境内。4 月6 日,他和魏拯民派一支小部队佯攻大蒲柴河。第一师主力埋伏在敦化到大蒲柴河公路的寒葱沟准备围城打援,攻击敦化县城增援大蒲柴河的敌军。
  4 月8 日中午,增援大蒲柴河的日伪军如约而至。他们在寒葱岭沟口小心地搜索侦查,没有发现第一师的踪迹。
——————————————————————————————————————————————————

  ①《高树清访问录》(节录),载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东满抗日斗争烽火》,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20001049 号,2001 年3 月,第354 页。
  ②《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之产生及其发展的经过》(一九三八),载中共延边州党史研究室编:《东满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编》(上册),1999 年版,第774-776 页。

  于是,日军在前,伪满军紧随其后大咧咧进入第一师的伏击圈。战斗打响后,我军一部迅速封锁了沟口,击毙和俘虏了大批伪满军。
  行走在前面的日军也遭到了第一师猛烈地打击,战斗持续到下午三时,日军残部突破伏击圈,向马号方向狼狈逃窜。四时,战斗结束,我军姜指导员、张连长以下二十六名阵亡,伤十余人。
  4 月10 日,王德泰与魏拯民率领得胜的第一师猛攻大蒲柴河镇,俘虏除伪满军大队长以外大部伪满军和伪自卫团官兵,占领了大蒲柴河镇。
  周保中撰写的《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草稿)中详细介绍了这次战斗:我军进行整顿,仍留三师在敦化东南地区活动。军部直属队及一、四两师,十日晚十一时,自寒葱沟岭顶出发,分两路南走,准备乘胜夺取大蒲柴河。军直属队及四师部队主攻大蒲柴河,一师两个团经腰岔绕至大蒲柴河伪警察大队防所西方,沿富尔河设伏,以防敌人向西逃。十日拂晓五时,我军主攻部队直迫大蒲柴河东口,将防所攻下。另部攻下小街西北敌人大部防所。伪大队长率两个中队,果然沿富尔河上逃溃,为我一师伏兵截击,除伪大队长带亲随数人落荒逃脱以外,全部俘缴械。此次战役,击毙伪军官兵八人,伤三人,共俘虏伪警察大队二百人,自卫团六十人。
  大蒲柴河是安图、敦化和桦甸三县交界处的日伪重要军事据点,大蒲柴河战斗的胜利,极大打击了日伪当局的殖民统治,正如周保中所说的:经过寒葱沟战役,寇军再不作加强大蒲柴河据点的打算,仅仅派了几名日本特务利用反动地主武装组织“自卫”。反动地主头子也耍两面手法,既敷衍寇军,也讨好抗联,使大蒲柴河在我辽吉边区形成“中间地带”,达两年之久。

  担当重任,抚松城杀敌

  7月5—7日,在金川县河里游击根据地惠家沟中共东、南满特委及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上,魏拯民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指示精神和撤销满洲省委,组建四个省委,组建第一路军等新决定。会议根据东南满实际情况决定东、南满合并一个省委,即南满省委,王德泰当选为省委委员。
  会议还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总司令部,王德泰担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职务。
  8月中旬,王德泰与政委魏拯民在抚松县三道庙岭姜家趟子召集各路义勇军和抗日“山林队”会议,研究攻打抚松县城战斗方案。参加会议的有吴义成、久占、万顺、李司令、岳团长、周太平、青山好、压五营、双胜等部首领。会议选举王德泰担任总指挥。
  8 月17 日凌晨二时,以王德泰为总指挥和金日成担任前线指挥的联合部队向抚松县城发动了攻击。由于内应未能如约打开南城门和个别义勇军部队怯战,联合军未攻入城内。失利的联合军退守东山,东北抗联第二军击退了尾随的日伪军进攻,击毙伪警察署长及日军千叶伍长等四五名日军。
  抗联战士高树清访问录中亦有抚松战斗的记载:

——————————————————————————————————————————————————————

  ① 周保中:《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草稿)》,1960 年8 月7 日,载解放军出版社《周保中文选》,2015 年1 月版,第90、91 页。

  1936 年8 月20 日《盛京时报》- 52 -王军长、金师长与吴傻子及万顺、万军、青山好、岳团长等部队在抚松三道庙岭会师,计议攻打抚松县城。当时各部队的兵力是,抗联部队二百余人,吴傻子部队一千余人,万顺、万军部队约一百余人,岳团长部队二百多人,青山好部队一百多人。共计一千八百余人。各部队分担的攻击任务是:抗联攻打小南门,由六师金师长带队,吴傻子部队攻打东门,其余抗日部队攻打大南门等处。战斗前曾约定纪律,不准乱抢东西,先占领后筹款,缴获物资战斗后分配。战斗打响后,抗联部队占领了小南门外一些地方,其他部队也占了东关(东门外)、南关(大南门外)等地,但救国军、山林队不守规定,在南关与东关乱抢东西,因而乱了抗日部队的阵脚,敌人也乘势反击。在这种情况下抗联部队撤出了战斗。日伪《盛京时报》于八月二十日以“大部股匪大举围攻抚松县城,日军飞机出动侦查匪状”为标题,报道了王德泰部和义勇军攻打抚松县城的消息:十七日午前二时大部队匪团,包围抚松县城,日军当局接到急电,该县城日军○○名由圆部部队派飞机侦查,十七日午前三时半,达抚松西方榆树川低空视察状况,由驻屯日军信号,更向抚松投下通信桶。匪团向飞机盛行射击,归还后,更于午后四时半,派遣暴击机示威飞行抚松县城之上空……8 月18 日,日军从新京机场起飞两架飞机参战,投掷航弹60 余枚。王德泰率部从容应战,击退了日军守备队的进攻,并于当夜焚毁东山炮台。
  8 月19 日晨,王德泰率部撤离了东山炮台阵地。
  在撤退途中,我军掩护部队击退尾追敌军,此次攻打抚松县城战斗我军消灭日伪军40 余人。
  巴黎《救国时报》于本年度九月十八日第五十五—五十六期第一版登载了攻打抚松战斗的相关消息:同盟社声称,现在包围抚松县城之某部义军,八月十七日开始,即向抚松县城进攻。当日在抚松县城近郊有义军一百五十名与日满军作战,日军死一名,受伤数名。八月十八日,日军爆炸机两次向义军集结之地点投掷炸弹多枚,义军因躲避得法,未受损失。
  同盟社声称,二十一日的战争,日伪军队死三十二人,受伤四十三名。为义军俘虏者八名,步枪被义军缴获二十五支,此外,日伪军士兵不知下落者数名。而战争的最后结果,现尚不明。
  血荐轩辕,殉国小汤河

  10 月,日伪当局以伪满军政部最高顾问佐佐木到一为指导官,汉奸于琛瀓为总司令,纠集两万七千日伪军,对通化、辑安、抚松、濛江、辉南、金川、柳河等九县开展东边道大“讨伐”。王德泰和魏拯民率领第二军各部英勇顽强地进行了反“讨伐”斗争。

  10 月末至11 月初,王德泰率领第二军军部及第二师、第四师二百人在临江三道阳岔,与伪满军一百二十人交战,击毙伪满军十人,俘虏八十人,第二军负伤一人,缴获机枪三架,匣枪十余支,步枪百余支,子弹数万粒。
  参战抗联战士朴春日关于这次战斗回忆摘录如下:三六年冬,在临江县扫荡(小汤河)南边上上山的我部队一边吃完饭,一边在延吉河上架桥。那里朝族(朝鲜族)农户多。四师周树东率领的部队向南,王军长和曹亚范向北进攻。我们一边放枪一边喊“要枪不要命”。惊慌失措的敌人一部主张投降,一部继续抵抗,因此战斗仍然在继续。敌人付出数名负伤者,一百余名被迫投降,请求编入抗日联军,因而让他们仍带武器移到某地休息一宿。深夜里敌一排排长带一个排逃跑。为了防止敌人逃跑,决定全部解除投降人员的武器,第二天开了联欢大会。目的是为了解除武装。崔贤致开幕词后,王军长登上台一喊“同志们”的一声就排列中的我队员,出其不意地全部解除了武装。这样解除武装之后,进行抗日救国宣传。解除的武器,机枪三挺和全部步枪。这就是临江的第一次战斗。
  战后,王德泰率部来到濛江和临江交界小汤河村(今白山市三岔子区松树乡大安村),与四师二团团长毕书文率领的二团一、二连会合。
——————————————————————————————————————————————————

  ①《高树清访问录》(节录),载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东满抗日斗争烽火》,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20001049 号,2001 年3 月,第357 页。

    小汤河村是第二军游击区,王德泰来到后,召开了群众大会,他亲自向村民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和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对小汤河村对抗联的支持表示赞赏。
  11 月7 日,日伪政府得知第二军部队在小汤河村驻扎的情报后,纠集了松树镇和抚松、濛江等地的伪满军600 余人,向小汤河奔袭而来。
  王德泰部侦察兵在窃听日伪军电话中得知消息后,正在准备转移的时刻,伪满军骑兵七团在日本指导官驱使下,仰仗兵力多,装备好和骑兵的快速出击的优势,将王德泰部300 余人包围。
  抗联战士在王德泰指挥下,兵分两路,抢占了东、西两个小山头阻击敌人。
  王德泰亲率部分兵力占领了西山。激战中,机枪手牺牲了,王德泰捡起机枪向蜂拥而来的敌军射击。战斗自上午七时打至下午三时,在战斗中,王德泰不幸头部中弹,英勇殉国,时年29 岁。
  关于小汤河的战斗,时任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吕伯岐回忆到:一九三六年冬,四师在抚松县小汤河与军长王德泰会师,预定召开四师会议。王军长问我们在这里住几天了,周树东说住七八天了,王军长说得转移,到别的地方开会。正在这时,跟踪而来的伪军邴团上来啦,伪团长外号叫“邴不服劲”,是由热河调来的,号称“常胜军”。战斗打响了,我们这方面往山上冲,敌人从背面也抢占这个山头,但敌人比我们先上的,结果南山高地被敌军占领。此时,周师长命令我们二团正面冲锋,对峙了三个小时不分上下,双方都有很大伤亡,周师长就命令一团长崔贤带一个连由右侧迂回包围过去。伪军没防备这一手,由于腹背受敌而惊慌失措,纷纷逃跑,被我们前后夹击,一举将一个团伪军几乎全歼,获大批枪械弹药。不幸的是二军军长王德泰在战斗中牺牲了。参战抗联战士朴春日回忆当年战斗情景,他说:结束临江县战斗之后,在三六年十一、十二月顷,回到扫荡河(小汤河)休息几天后,把电话机接在电话线上偷听了明天讨伐队来的消息,马上布置了战斗。我军登上南山,伪满兵一千余名冲了上来。王军长和曹亚范率领的部队登到西边,我们一部埋伏在最前沿,等到敌人冲到埋伏圈开始射击……在这次战斗中王军长牺牲了。
  是役,我军毙伤伪满军四十余人,俘虏十人,第二军牺牲军长及战士八人,缴获步枪三十余支,匣枪四支,子弹五千粒。1937 年抗联第二军和第五军政治军事情况的材料——关于二军的风气和主要领导干部情况中高度评价了王德泰,材料中说:军长王德泰同志是一位最英勇最忠实于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者,他具有军事指挥的天才,常常身临大敌旁若无人而获取胜利。他为了领导工作和坚实民族情感,学习高丽文字语言。
  他最爱护同志及部下,对于民众亲近热烈,因此民众对王军长德泰有极深刻的认识和拥戴,不幸今年一月在濛江地方与数倍的敌人作两昼夜的激战,于胜利之下牺牲了。1946 年3 月18 日,《东北日报》载延安3 月7 日电,“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的血肉关系”的社论: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伟大民族英雄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王德泰、邓铁梅、夏云杰、陈翰章、李文彬、冯志刚(治纲)、周旭(树)东、曹亚范、王光宇、李延平、张镇华、黄玉清及朝鲜民族英雄李红光、李光就是这一部民族英雄史诗的导演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

——————————————————————————————————————————————————

  ①《吕伯齐访问录》,载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东满抗日斗争烽火》,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20001049 号,2001 年3 月,第256、257 页。
  ②《抗联第一路军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年主要战斗统计表》(一九四一年初),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60,第231 页。
  ③《抗联第二军和第五军政治军事情况的材料(节选)——关于二军的风气和主要领导干部情况》(一九三七),载中共延边州党史研究室编:《东满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编》(上册),1999 年版,第76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