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大观
当前位置:首页 > 今古大观

老吉林的钱号故事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8-06-04 14:27: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穿越一重重时间的帘幕,到百余年前的吉林城不动声色地盘下了胡同里宋氏所开的敦成号钱庄,看一看街景,一定别有风情:城内街路纵横,以街为一番运作经营,顿使金融街上风生水起,让人惊叹这市,一街一市。街市中,有九处专项的商品交易市姜德信是财神下世。场:牛马行、粮米行、鱼行,柴火市、草市、炭市、菜市、姜德信之父姜潍清乃山东昌邑县柳疃镇姜家泊果木市、估衣市……粮米行的商家专卖各种粮米,果人,道光年间,天不养人,地不活人,水灾、旱灾、蝗灾接木市专卖各类干鲜水果,炭市就是卖炭:松木炭、柞踵而来,于是死里求活来闯关东。一点积蓄,都去绸木炭、桦木炭……应有尽有。而城内的财神庙胡同,缎庄里买了粗布做成绑腿,肩挑背扛,走村串屯,沿路则可称为金融一条街。胡同内,钱庄、银号、当铺等叫卖。东北地方,冬天蹚冰走雪,夏天穿山过野,绑腿比肩而立,计有三四十家。各家门前有以灯笼幌做是男人们不可缺少之物。生意虽小,可是货走得快旗号的,也有高悬牌匾的,闯关东人口挪肚攒,辛苦当,没有几年,便积下第一桶金,在孤榆树(今榆树市)积累一份血汗钱,要寄回家乡,进了胡同,常是懵懵地方买下地产,开起功成德杂货店。生意场上,他只懂懂不知进哪个钱号才好。是“诚”字待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人气烘托着财气,

  早在乾隆三年(1738年),财神庙胡同里就开起生意更加兴隆。随之又创办了聚成发、聚成德两处烧了经营钱业的裕泰店。以后,胡同里钱号逐年增多,锅,又开设了功成当铺,成为榆树地面的知名富商。便有人戏称这条胡同是吉林城的“钱匣子”。姜德信子承父业,少年时代即进入商界,常年往

  光绪十五年(1889年),来自榆树的富商姜德信来吉林榆树之间。闻知宋氏年事已高,欲将敦成号钱庄出兑的信息,当即果断出手,以 16500两白银买下钱庄。其实,宋氏只是因年迈无力经营,钱庄的生意实际上很好。街上数十家钱号与当铺的老板,一时都叹服姜德信慧眼识金,且魄力雄强。此后,敦成号改名功成玉银号,取功到自然成之意,数十年间,已发展成为吉林金融界巨擘。银号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东关和西关增设了两处分号,又在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烟台、龙口、太原、济南、太谷、山海关、齐齐哈尔、绥化、宁安、洮南、敦化、营口等地分别设立分号或办事处,把金融业务延伸到中国北方各省。银号内柜伙(员工)达2000余人。到民国初年,银号股本及公积金达30余万两,常年借贷款额25万两,汇兑总额达 100余万两。吉林城内,多半烧锅、粮栈、典当行、商铺都与其有银钱业务往来。

  功成玉银号的经营功夫的确也非同凡响,许多经营理念都是独出机杼。汇款者很多都是闯关东人,进山挖参淘金,或是给人佣工,一年到头挣得几吊,也无地方存放,常是将大葫芦挖个眼,挣几文就小心翼翼存进去。积到多时,拎着葫芦到钱庄汇兑。若是带着汇票返家,号内的人一定帮他把汇票细细缝入衣服之内;若是家人到分号取款,一定当面向取款人反复敲击银圆,听其声韵而辨真假,凡是假币绝不允其流出。汇票如有遗失、毁坏,可以登记挂失,获得赔偿。对商家又可抵押贷款,以贷相抵,如因一时销路不畅,积压了原料或产品,可以将原料或产品送至银号,放给定期贷款。期间,商家可随时提货。为此,银号特意建了十数间库房。多少年里,诚信服务之则,始终坚持不变。日军侵占济南时,市面一团混乱,济南办事处一时无款,就派人去天津冒着危险把钱背回济南,在地窖里点燃油灯按户付款……

  银号的管理也别具一格:姜德信创下银号之始,便立下规矩,任何时候,都要善待“柜伙”,各项待遇都很优厚,以每日两餐为例,平时主食是粳米饭,每逢初一、十五必吃饺子,逢五逢十要吃肉包子,逢三逢八要吃面条。而既入银号,便都有股份,都可分得红利。股份分身股和钱股,身股无投资,钱股按投资数额或业绩奖励折合股份比例。人人都是 “股东”,人人也就都以银号为家,无不尽心竭力想着为银号开源增收。

  这样一种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功成玉银号具有了现代银行的基本素质。1934年时成功转变为功成银行。1948年为人民政府接收。

  山西的票号闻名天下,有研究者认为,功成玉的经营理念更在其上。当时,东北的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私人钱号的激烈竞争还在其次,俄人的卢布和日本的金票迭相侵扰,已将金融市场搅得遍地陷阱,吉林富商牛家就因大量买进卢布,又在与日本人的大豆交易中吃了金票涨跌之亏,先挨“羌”(枪)后贴“金”,终于把“老牛”闹得伤痕累累。而功成玉却在风波浪里稳操胜券,就因其具备了现代银行的理念。如果说功成玉是中国票号钱庄的一个传奇,那么,永衡官银钱号足可与之联璧,构成另一部保卫国

  家金融权益的风云故事。

  清末的东北,山河憔悴,一片疲蔽之象。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纸《旅大租地条约》,又一纸《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使俄国获得了修筑南满铁路支线的权利。随后的日俄战争,使东北更加危机深重。不忍看国权日丧国势垂危,各地绅商和学生纷纷请愿,要求恢复路权。吉林政法学堂学生文元等慷慨上书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要求收回自筑吉长铁路之权:“中俄一约,俄人铁路横绝东清;庚子以还,日本铁路跋扈南满。弥天铁轨,如簇如锥,蜿蜒纵横,贯我心腹,满洲大势囊括一空。 ”“我等宁为死争做中国魂魄,亦不愿苟活供外人之奴隶。 ”奈何条约已订,清廷已是奄奄待毙,哪里还争得回路权?而尤令地方绅民忧戚的是,延吉一带“哈尔滨以东已成俄币范围,将成日币范围,长春等处则成日币俄币交争之范围”。俄人的“羌帖”(卢布)和日本人的金票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牛家挨“羌”(枪),元气大伤。华商德昌源也因向沙俄道胜银行借款,最后赔累破产,所属九家商号全部关闭。沙俄道胜银行又多次提出,中东铁路筑路用工之费由俄币支付,欲以此扩大羌帖流通范围和在吉林地方的金融势力。

  这可能是中国最早遭遇的货币战争。面对汹涌如潮的金融侵略,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吉林将军延茂就主持创建了永衡官帖局,印发钱帖,以补现币之不足,旨在抵制俄人羌帖。延茂深切感到,“若许其行使羌帖,势必始于工,次渐及各城。暂用一时,流毒经久。微论权利,归之彼族,且使内地钱法操纵于外人,百姓习久而安,挽回殊属不易……莫若我先行设局,行使官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吉林改设行省,巡抚朱家宝为革新币制,更有力地抵制外币,促进工商业发展,又在永衡官帖局内附设官钱局。次年,宣统登基,为改变财政的艰窘之境,实行金融整顿。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与吉林巡抚陈昭常经过妥善筹划,将官帖局与官银局合并,改制为永衡官银钱号,“专司汇兑款项,活泼金融,接济商民,兼代纳租税”。《永衡官银钱号章程》参照《大清银行章程》,结合吉林省金融现状和商务情形拟定,具有地方中央银行性质,发挥商业银行作用,已具有现代银行的性质。钱号的宗旨:统一全“控制吉省钱法,省通货,实行法定币制,抵制外币,打击私帖……”

  这一系列举措,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金融保卫战。

  永衡官银钱号在上海、天津、大连等处设立50余家分号或分理处,代理省库,经营一切存贷汇兑业务。此外,又积极开拓经营附属产业,举凡典当、粮食买卖加工、烧锅、杂货、印刷、电业等,无所不包,范围遍及全省。小规模营业“其大规模营业者几四十余家,者更不可以屈指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候选同知悦明阿等招股集资 20万两,购得德国西门子发电机,创办了吉林省第一家电灯厂 ——宝华电灯股份公司。宣统元年(1909年),电灯厂即被钱号收购经营。永衡官银钱号的旧址在吉林市西大街,原有房舍 227间。想一想,在当时是怎样的规模?再看其以永衡冠名的各类商号:永衡茂、永衡兴、永衡昌、永衡发、永衡泰、永衡源、永衡达、永衡裕、永衡升、永衡成、永衡东、永衡厚、永衡德、永衡和……更可想见其景象的宏大和雄强。

  附记今天,永衡官银钱号发行的官帖和功成玉等钱号的汇兑票据,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而那些官帖上隐隐跳荡的历史风云,正娓娓述说着一段惊人的传奇……清末,吉林将军衙门致力“新政”,创办永衡官银钱号,发行官帖。遂使俄人羌帖(卢布)与日人金票搅乱金融市场的混乱之局得以澄清,商民皆奉“官帖”为至宝。吉林官帖以“吊”为货币单位,有一吊、二吊、三吊、五吊、十吊、五十吊,一百吊 7种,分别有浅红、浅绿、淡黄、亚灰、墨绿诸色。币型竖版,虽是手工石版印刷,印制得却是精美精良,尤其是票面设计,朴素简洁中又见雅致清新,更为独出心裁的是,又根据票面面值的大小,分别印有经典古文,如一吊钱印有“前赤壁赋”,二吊钱印有“三字经”,三吊钱印有“千字文”……捧之在手,先就叫人眼目为之一爽。小小一张票面,竟然触手成春。

  时人因其独特的票面设计在洋洋大观的钞币中别具一格而多宝爱之。也有人深深意会设计者的良情苦心,为的是要以那雅意诗文春风般除却钱上的铜臭,不要污染了世道人心。于是作歌以记:钱不可以昧得,亦不可以脏花,有天眼天上观,有古贤默中察,“人之初,性本善”心镜不可钱来擦……(高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