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大观
当前位置:首页 > 今古大观

宋代的苏武——洪皓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8-05-08 15:15: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南宋官吏、史学家。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自幼悉读经史。少年时即有奇节,性刚愎、慷慨。颇具经略四方志。二十八岁登进士第。初,出仕宁海县主簿;继而,任秀州(今浙江嘉兴)司录。

  期间,秀州遭遇百年罕见的水灾,百姓多失业,饿殍日增。洪皓主动向郡守请求亲自为黎民发廪赈济,并邀留浙东纲米,以救饥民,誓以自己一身确保十万人民性命。此举感天动地。老少皆感激涕零,称颂其“洪佛子”。

  一

  北宋朝廷原本打算联金灭辽,以彰国威,收回北地十六州。不料,却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凶悍的金军铁骑以摧枯拉之势灭亡了统治历时168年的北宋王朝。

  宋徽宗、钦宗被金俘虏后,旧臣拥立赵构为皇帝

  傅高宗。赵构即位后,金兵依然不断南下侵犯。其间,又逢苗傅,刘正彦政变。南宋朝廷也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宋高宗为避苗、刘战乱和金兵锋芒,将赴建康(今南京)。洪浩以为,当下国难当头,皇帝此行会招来更难以挽回的不测。于是不顾自己职位卑微,上书谏阻:“内患甫平,外敌方织。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宜先遣近臣往经营,俟告办回銮未晚……”但,此时朝廷重臣对于高宗欲由扬州移住建康之事已议定,未采纳洪浩的谏言。

  继而,形式发展果然未出洪浩所料,金兵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南下进攻高宗与众臣悔之已晚!

  一日,高宗问左右臣子,就“进谏移跸者谓谁。”

  殿中侍御史张浚回皇上,“秀州司录洪浩。”

  高宗感喟不已,逐下旨召见。在召对中,洪浩举止从容,直言不讳地谏言。对于域内的叛乱;当前大敌金军的策略,乃至朝廷与地方的命官;黎民百姓的生计等都表明了自己的建树。龙颜前,这个职位小得如芥菜籽般的小官儿,学识与辩才深得高宗赵构的赏识,逐拜为大金通问使,并连升五级,擢为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

  是末年,宋廷刚平定苗、刘之乱,还未得喘息,金兀术就 率兵十万大肆进攻。高宗早已为金军吓破了胆,形势紧迫,只好还得派臣与对方和议。但在人选上却犯了踌躇,正在拿不定主意之际,张浚向赵构举荐洪浩为之金使者,并得以恩准。

  二

  洪皓、朱弁、张邵一行十三人晓行夜宿,匆忙赶路,进入北地,到了金国,即被引入云中,(今山西大同)。金军统帅粘罕已在帐中为洪皓备下丰盛的酒宴,并亲自给他斟满一木碗酒。酒味浓烈盈鼻,粘罕热情地操起木碗与洪皓敬酒,却被其婉拒。

  洪皓唯恐酒盅下蛊。蛊者,是由人工培养的毒虫。金人用这种恶毒的手段杀害俘辱与使者的案例多起。

  粘罕瞧着洪皓的表情,明白了,立马跟他换了酒碗,端着洪皓的酒碗一仰脖干了,意在打消洪皓的疑心。洪皓却仍然无动于衷。令他费解的是,几天过去了,全国上上下下蛮客气,且礼数有加,唯是和议之事只字不提,不知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案上摆着那么多野味:驼肉、鹿肉、野猪肉、狍子肉,还有山野的果蔬。洪皓只是礼节性吃了一点点;酒却是一滴未沾。粘罕因之不悦。

  餐罢,粘罕终于开口谈及金廷既定的方针:将赐高官厚禄,让洪皓永远留在北地,“仕伪齐刘豫”。

  洪皓一怔,这岂不是被扣留了吗!让我跟一个降敌求荣的下贱之徒刘豫为伍?他暗想:“岂有此礼!”

  刘豫,南宋初年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曾任济南知府,于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南侵时,杀手将关胜。降金后,册封为傀儡皇帝,国号“齐”。曾多次配合南侵。

  洪皓顿感奇耻大辱,但还是压下一腔怒火,极力缓和口气,“下官受命万里来和议未果。今又不得南归,怎可侍奉两宫?”

  粘罕见洪皓不肯就范,大怒,欲以武力相逼。

  洪皓愤然吼道:“皓誓不从!若忍辱事豫是死;不是豫亦死。皓身为大宋使者,绝不辱使命!今既陷金地,宁愿受鼎镬之刑无悔;绝不肯偷鼠狗之间!”

  粘罕令帐下军士立杀洪皓。一发千钧之际,粘罕身旁一首领不禁赞叹:“此真忠臣也!”逐跪在粘罕面前为洪皓求情。

  洪皓虽然幸免剑杀,但还是被流放冷山(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一带),地处蛮荒,一色的不毛之地。即“皆平沙广漠,终年朔风狂吹风气扬沙尘至不能辨物,或平地顷刻高数丈。绝无水泉,人多渴死。八月即雪花如掌,重冰积雪。异鸟怪兽丛哭林嚎,人迹罕至,士人与流人行于路上,时有为虎狼所食,猿貁所攫,或为饥人所啖。”

  洪皓穴居于低矮潮湿,霉气充鼻的土屋,即地窨子。人多患风湿、疥疮等症。虽然仅有近百户人家,却居住着女真人、蒙古人、鄂伦春人、汉人等几个民族,大多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尤其饮水奇缺,人们把一滴水视为生命。彼此却团结、友善,一家有事众人帮。

  洪皓乍到冷山,人地两生,生活无着,宛入绝路,痛不欲生。 忽间,似有一位驼背、苍老的牧人闪于脑际——汉代苏武,被凶奴留胡牧羊十九年不变节……至此,洪皓的心才有了点儿缝隙。

  三

  陈王完颜希尹把洪皓视为大儒,请他教其八子汉字、汉文化。当地没有纸,洪皓就用剥下的桦皮为纸,凭着自己的记忆,录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世称《桦叶四书》。作为教授。历时两年之久,未付分文酬金。他唯依捞鱼,捕鸟、兔、狍之类小动物充饥。后来,当地百姓帮助耕种维系生计。时至盛夏仍然穿着厚厚的布衣。汗致衣衫附着一层白白的盐卤。大雪天往往断柴火,只好用晾干的马粪当烧柴为炊,取暖,生活极度艰难。

  时,江南家乡传来妻亡的噩耗。洪皓如五雷轰顶,七尺之躯难以支撑,恨不得插翅立刻飞到亡妻的灵前,可他此时身陷敌界,如囚囹圄。很长时间愁肠百结,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整天魂牵梦萦、魂不守舍痛苦地熬着非生飞死的日日夜夜……

  陈王却误以为他怠惰,不用心教其八子。动辄恶语责骂。洪皓气急,则与之抗争:

  “我乃大宋使臣,之金地和议,却扣留教小儿,非古者待使之礼耶。”

  “汝一和事官,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陈王勃然大怒。

  “为收复我大宋失地,死儿无憾!然,必当死得其所。”洪皓回敬。

  陈王为洪皓 肝沥胆、大义凛然的宏愿而折服,乃止杀机。

  仲秋以过,偶尔传来几声南归的雁 。刺激洪皓的耳鼓,勾起异地留人不尽的乡愁,深深地怀念亡妻。他于土屋凭窗定睛凝视南方,望眼欲穿,巴不得去亡妻墓前添几抔土……逐脱口吟咏《临江仙·怀归》:

  冷落天涯今一纪,谁怜万里无家,三闾憔悴赋怀沙。思亲增怅望,吊影觉敧斜。

  兀坐书堂真可怪,消忧滞酒难赊。因人成事耻矜夸。何时还使节,踏雪看梅花。

  洪皓深知,羁押金地多年,朝廷腐朽,高宗无能,已注定了他余生的命运……将来自己的尸骨必然扔在荒凉的大漠上。在绝望中,“守节”二字又浮现于脑畔。

  洪皓在完颜希尹的严控下,处境极其窘迫,但他对患难与共的人还要尽其所能给以援手。赵伯璘,乃宋高宗懿节邢皇后之姨父。于靖康二年(1127年)“康靖国耻”,掠至金国被迫为陈王悟室家服劳役,备受奴役和凌辱。常因所事惹怒主人,非打即骂,动辄断餐。若南归妄想,绝路中,频动轻生之念。洪皓曾多次给以精神、物资周济。

  洪皓虽已步入仕途,系南宋高宗朝的命官。但,作为进士及第,作为一介史学家,尤为勤于攻读著文,即使身处逆境,再坎坷,再艰辛,亦不忍放弃笔耕,在金地被扣十五年中,把耳闻目睹的人与事随笔记录,写下了大量伤事的文章与诗词。

  洪皓在陈王的封地(冷山)经过十年磨难后,于绍兴九年(1140年)随陈王到燕京。此时,宇文虚中已投降金国,并受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因向金主举荐洪皓。金主赏识其厚道与才干,欲投翰林直学士。洪浩识破这是诱他堕入降金的圈套,誓不就职。逐严词斥责宇文虚中是叛主降金的卑鄙小人,必遭报应……

  洪皓在金地的后三年中,还曾冒杀身灭族的风险,九次秘密派遣知己向南宋朝廷送去“朝中私下通敌资敌者名单;金主派降将为奸细潜入宋京城;金廷将采取‘以和议佐攻战’的阴谋;勾结南宋朝廷重臣里应外合一举灭高宗朝。”等机密的军事情报。

  直到嘉兴十三年(1143年)初,金廷得子大赦。洪浩才被释放。他临离开金地之前,唯恐当局搜查,有碍南归,把十五年中,于冷地所见所闻的手稿忍痛都付之一炬。

  当洪皓含恨走出金地时,金主幡然悔悟,以为他足智多谋,才能过人,虽百般争取而未得,但绝不可放其南归,否则,将后患无穷!立马差七骑昼夜兼程追杀洪浩、朱弁、张邵等一行,并于动身前一再钉嘱;“务必追回!活,见人;死见尸。”追至淮河,洪皓等已登舟远去。金主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四

  同年八月中旬,洪浩回到南宋都城临安。于内廷拜见高宗,并奏请还乡奉养老母。高宗曰;“爱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耶!”

  洪皓自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命出使金国,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还朝,留北疆长达十五年,始终不受金官,不仕伪齐刘豫,不为汉奸宇文虚中属下,甘愿孑然一身,布衣素食,备受艰辛,在降将如毛,将官如麻的南宋初期,实属罕见。与洪浩同时使金十三人唯其与张邵、朱弁得生还,不辱使命,民族气节至上隆誉闻天下者,独洪皓而已

  照常理,洪浩本该得朝廷以隆遇与升迁。然而,由于他性情刚正不阿、仗义执言,在“主和”与“主战”的意见分歧上,忤怒了大权在握的奸臣秦桧。他回朝廷还不够一个月,就被贬离开朝廷。而后,又一再遭到以秦桧为首奸党的迫害,直贬到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市)。

  洪皓在遭贬期间,把在金地的见闻逐一追述,长子洪适于其身旁记录。全书分正、续两卷,后增“补遗”。正卷记三十一事,续卷记二十七事。记六十九事,一万三千言。洪浩被流放冷山,金地属上京会宁府,位于唐松漠都督府以北,故书名为《松漠纪文》。其内容包括:

  北国山川地理:兴安岭、长白山等的位置与走向;黑龙江、松花江等的发源地、流向以及东北地域城镇的名称等。

  经济产物:谷物豆类、鱼虾蚌珠、野禽、参茸等,并涉及集市贸易情况。

  风土习俗:金国惩治偷盗严厉。每逮捕偷盗者,除论罪外,还以赃物七倍价格赔偿失主。唯正月十六日这天,纵偷一日为戏。妻女、家珍、车马等,若被人盗去,即使捉住偷者亦不加刑。因此,每封正月十六日这天,家家户户都严加防范,若发现小偷行窃,笑而放之。礼仪制度;北地男女礼拜一样,左腿跪,右足着地,以手摆动三下,示为礼节。宋朝宇文虚中降金后,受礼部尚书,对金国礼仪制度的建立做了很大贡献。

  军国大事:对金兵的操练,战术;对俘虏以奉厚待遇诱降;用武力威逼俘虏事金廷等皆有记述。

  南侵掠夺:女真的家庭皆为多妻制。女人多源于金兵对宋朝发动战争,掠夺人口。每封南犯便有大批汉族妇女被押往金地,分配女真人作侧室、妾 ,称之为“汉儿妇”。其地位连奴婢都不如。若被男人殴打致死,如不是用刀抢等器 ,则不判刑。

  《松漠纪闻》较全面地记叙了东北的人和事。传世至今已逾八百载,是后人研究、考证金史、东北史、北方民族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据悉,历代陆续收录此书的丛书达十余种,可见是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洪皓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有《文集》十卷、《春秋纪咏》三十卷、《求轩唱和集》三卷、《帝王通要》五卷、《松漠纪闻》三卷、《金国文具录》十卷。可惜大都散佚,仅有《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存世。

  因秦桧病笃。洪浩的命运渐有转机,朝廷准于迁居袁州(今江西宜春)。终因屡遭迫害,颠沛流离,抑郁成疾,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五日迁袁州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八岁。离世后乃官复原职,并加谥号“忠言”,又增太师、魏国公。

  洪浩一生膝下有三男:长子洪适、仲子洪遵、季子洪迈。皆中进士,或为朝相,或为学士。三者著述非凡,有“三洪文名满天下”之誉。

  论曰:孔子云,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为士矣。当建炎、绍兴之际,凡使金者如探虎口,能全节而归若朱弁、张绍、洪皓其庶几乎望之不足议也。皓留北十五年忠节尤著。高宗谓苏武不能过。诚哉然竟以忤秦桧谪死,悲夫!

  ( 张 钧 作者单位:吉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