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报送2023年地方志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24-04-09 11:25: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中志办:

  贵办印发的《关于报送2023年地方志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志办字[2024]15号)收悉,我委对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在认真总结2023年工作、科学谋划2024年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现报送贵办,请查收。

  特此报告。

  附件: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24年3月11日   

 

附件: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

 

  2023年,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团结带领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按照全省地方志事业“十四五”规划,紧紧抓住建设文化强国新机遇,筑牢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志、鉴、史、用、馆、研、信息化”七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新格局。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要点汇报如下。

 

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委党组到各支部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常态化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等内容。邀请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做专题报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工作。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开展8次读书班集中学习研讨,党组成员认真讲好专题党课。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学习8种学习材料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推进理论学习研讨、调查研究、检视整改、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开展“奋斗‘十四五’、建功新时代”主题实践。全面落实“双百共建”“双报到”和驻村包保帮扶工作,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帮助崇智社区困难家庭学生实现“微心愿”,为5名学生购买价值300元购书卡;协助社区开展“幸福小区创建”工作,为社区捐献志书和年鉴,开展地方志进社区活动。为临江市望江村捐赠价值7500元图书,开展地方志进村屯活动,落实村史馆展板设计和村志编纂工作;在蒙古索口村开展“微心愿”活动,为116户帮扶户购买电饭煲等生活用品。持续开展“强责、提质、创标”行动,强化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落实好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完成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和“建功新时代”突出业绩项目申报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贯穿到平时工作学习中,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消除廉政风险隐患。

  二、科学谋划三轮志书编修

  继续开展续志资料准备工作。2022年启动的三轮省志资料长编试点工作,在已有3家试点单位基础上,2023年新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为试点单位。对省委办公厅进行一对一业务培训,对其报送的长编篇目进行审阅,对省供销社报送的部分长编初稿进行审读,并分别反馈指导意见。推动市(州)、县(市、区)续志资料收集、整理和资料年报制度落实,到临江市、靖宇县、九台区等县(市、区)进行检查指导。全省69个市(州)、县(市、区)继续开展资料长编工作和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做好三轮省志编修的前期谋划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三轮省志工作制度,起草三轮省志制度目录。收集外省省志篇目作为参考,并结合我省一、二轮省志篇目,召开会议研究并起草三轮省志篇目设计草稿。继续开展市县志编修总结与前瞻性研究工作。对二轮修志进行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总结,对三轮志书的编修制度、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开展深入探讨和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为三轮市县志及镇村志书编修做好人才储备。

  三、着力提升全省年鉴编纂质量

  2023年,以打造精品年鉴为引领,着力提升全省年鉴编纂质量。年初,推动《吉林年鉴》2022卷通过中国年鉴精品工程验收,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精品年鉴”,这是继《吉林年鉴》2019、2020卷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质量评审中连续获评特等年鉴后,实现的新跨越。《长春年鉴》(2023)、《伊通年鉴》(2023)通过全国年鉴精品工程验收,即将入选第八批“中国精品年鉴”。至此,吉林省有“中国精品年鉴”9部,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省级年鉴精品工程稳步实施,通化、公主岭、南关、双辽、龙井等5部年鉴入选第二批省级精品年鉴。《吉林年鉴》2023卷编纂工作顺利推进,11月末完成终审,进入印刷前定稿阶段。全程对编校质量严格要求,在保持精品水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要求、完善细节。积极开展全省年鉴编纂业务指导,全年共对11家单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完成全省2022年出版年鉴的质量评审,参评年鉴71部,评出特等4部、一等13部、二等26部、三等28部。继续开展“精品年鉴品读”活动,组织各地撰写2023年度品读活动主题征文并进行评选,收到论文30篇,评出优秀论文24篇,较好地促进了年鉴理论研究工作。

  四、积极推进专题志编修工作

  《吉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2020)》于11月完成出版印刷。《吉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2021-2023)》编纂方案经省政府审定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组织开展了省直机关撰稿人培训,共31家单位46人参训;开展了资料收集工作。正式启动《吉林省扶贫志》编纂工作。7月,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吉林省扶贫志〉编纂工作方案》;9月,召开《吉林省扶贫志》资料收集工作会议,相关中省直单位50余人参加;到年末,76家责任单位中已有75家报送资料。推动村镇志编修工作。中国名镇志《叶赫满族镇志》完成终审,同时以终审会为契机,对全省村镇志编纂人员进行编纂业务培训;赴九台区、临江市和靖宇县,指导《马鞍山村志》《望江村志》和《北沟村志》编纂业务。

  五、稳步推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工作

  2022年立项的《〈长白汇征录〉译注》等7个项目完成结项工作。方志资源开发影像作品已拍摄3集。将市、县两级地方简史作为立项开发重点,组织专家对《东丰简史》《梨树简史》《通榆简史》进行评审,完成《榆树简史》出版工作,指导白山、四平、辉南、东辽、大安开展地方简史编纂。完成2023年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评审,确定立项项目6个、方志资源开发影像作品制作2集。启动《吉林清官廉吏》稿件征集工作,正在对已征集稿件进行整理修改。

  六、加快推动资料基础和方志信息化建设

  省方志馆新馆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年底已通过多项验收,预计2024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新馆地情文化展区布展启动工作,完成新馆《展陈概念方案(初稿)》的初步论证等相关工作。全年省方志馆收集志鉴图书资料3500册,馆藏量已达到16.8万余册。对全省7家方志馆(资料室)开展检查评估,全部通过,全省通过评估的市(州)、县(市、区)方志馆(资料室)达65家。完成旧志《临江县志》的影印工作。完成2022年全省出版的70部地方综合年鉴和《抗疫志》的数字化转换。我委的地情数据库入库志鉴数字化图书总量已达890部,总计5.8亿字。“方志吉林”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推送吉林历史等八大类原创信息,全年共推送原创信息137条,转发国家及吉林要闻320条,总浏览数达18万余人次,转发4000余次。

  七、商请省人大对《条例》贯彻落实进行执法调研

  针对《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在机构设置、编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了《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调研。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健全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加强人员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等3条对策建议。调研结束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形成调研报告送省政府办公厅,梁仁哲副省长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我委正积极落实批示要求,推动问题的解决。

 

2024年工作要点

 

  一、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机关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二、依法治志工作

  贯彻落实《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推动全省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加强人员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

  三、志书编纂与续志资料工作

  (一)科学谋划三轮志书编修工作。进一步做好三轮省志编修的前期谋划工作,重点研究三轮省志编纂工作体制、三轮省志篇目、三轮省志编修工作方案。继续开展二轮修志总结工作,以开展检查、指导和调研工作为契机,与部分市(州)县(市、区)地方志工作者总结交流二轮修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对三轮志编修制度、编纂质量、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开展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做好三轮续志资料准备工作。指导三轮省志资料长编试点单位开展资料长编编写工作。对延边州、龙井市、汪清县、辽源市龙山区、辽源市西安区、扶余市、松原市宁江区等地续志资料收集、整理和资料年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明确后续工作思路,确保在2025年前完成续志资料长编。

  (三)创新开展市(州)县(市、区)志书编纂业务培训。通过“市县修志业务交流”微信群发布志书编纂业务理论文章,供全省修志人员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着眼于第三轮修志和村镇志编纂业务,动态管理“市县志编纂专家库”,在全国和全省筛选专家,结合各地实际,为志办专(兼)职修志人员开展集中授课。举办全省市县志书编纂业务网上培训班。

  (四)推动《吉林省扶贫志》《吉林省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继续开展《吉林省扶贫志》入志资料补充收集、整理工作,全面启动编写工作。研究起草《吉林省全面小康志》篇目和编纂方案。

  (五)继续推进《吉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2021—2022)》编纂工作。按照编纂方案,完成资料和稿件的收(征)集、整理以及稿件编辑工作。

  (六)指导村镇志和专业志编纂。到长春市九台区检查指导《马鞍山村志》的编纂工作,了解工作进度,解答业务问题。赴临江市和镇赉县,指导《望江村志》《蒙古索口村志》《镇赉县扶贫志》编纂业务。为正在编写的《林海镇志》《万宝镇志》《北沟村志》和《六道沟镇志》《耕耘村志》提供业务指导。督促、指导《叶赫满族镇志》《乌拉街满族镇志》终审验收。

  (七)做好部门志编修的指导工作。对开展部门志编修的中省直单位进行业务指导。

  四、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与指导工作

  (一)完成《吉林年鉴》(2024)编纂工作。

  (二)按照中志办《关于全力做好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2024年卷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要求,抓好全省三级地方综合年鉴连续编纂、公开出版。

  (三)按照中志办《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和《吉林省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做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和吉林省年鉴精品工程的申报、评审等相关工作。

  (四)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省年鉴质量评审活动。

  (五)举办《吉林年鉴》(2024)撰稿人培训班和全省年鉴业务培训班,分别对《吉林年鉴》组稿供稿人员和全省各级年鉴编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送课上门”“一对一”等跟踪指导等方式,对有需求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根据需要,开展对专业年鉴编纂的培训、指导。

  五、资料基础建设工作

  (一)继续推进省方志馆新馆建设。完成新馆整体工程验收、相关资料移交、设施设备培训管理和产权登记。完成方志馆新馆物业公司的招标及入驻。完成老馆图书及各类办公设施设备的整体搬迁工作。

  (二)推动新馆借查阅服务开放和展示展览立项。按照新采购的图书管理系统要求,完成所有图书的分类、登记、编码、录入、上架、贴签等工作,争取在2024年年底对外开放新馆借查阅服务。完成《吉林省方志馆展陈概念方案》设计、项目概算,争取早日达到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的立项要求,尽早推动展览展示大纲设计编纂工作。

  (三)按时完成2024年志鉴图书资料采购、二轮志书交换工作。

  (四)对全省新建成并申报评估的方志馆(资料室)进行实地评估检查验收;对已通过评估的方志馆(资料室),在馆(室)藏资料征集、整理、开发利用和对外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指导。

  (五)加强委内编纂出版物印刷项目管理,通过政府采购云平台完成委内编纂出版物的印刷项目采购工作,加强印刷项目的质量跟踪监控,确保印刷成品质量。协助全省有需要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办理志鉴出版审批手续。

  (六)组织整理影印1部旧方志图书,丰富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旧方志资料。

  (七)做好向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配送《中国地方志》《中国年鉴研究》《吉林年鉴》(2023)及省方志委编纂出版的地方志资源开发类图书等文献资料工作。

  六、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加强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指导,以适当方式举办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业务(网络安全)培训;加强省情数据库建设,组织完成2023年全省地方志系统编纂出版的志鉴图书数据转换,形成网络图书并追加到吉林省情数据库中。

  (二)加强政府集约化平台上单位网站的日常管理维护,按照网站管理部门要求及时更新网站栏目内容;加强网站更新信息的内容审核、保密安全审查,确保网站安全运行。

  (三)做好省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本单位公开信息的更新工作。及时向中志办报送地方志统计、志鉴工作动态、吉林地情等方面的信息。做好新媒体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新时代e支部方志吉林专栏传播地域文化知识。

  七、地方志资源开发工作

  (一)修订《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工作管理办法》;确定2024年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

  (二)完成2023年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的6个项目的评审验收和出版。

  (三)继续推动地方史的编纂工作,制订地方史编写规划。完成3部市(州)地方史编写;完成2部县(市)地方史编写。

  (四)按照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求,继续推进《吉林古代清官廉吏》的编写工作。

  (五)开展方志资源开发声像成果的拍摄和制作,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1—2个声像作品。

  八、学术理论研究工作

  做好《今古大观》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