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关于十一届省委第十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1年4月7日至6月11日,省委第二巡视组对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开展了常规巡视。2021年7月27日,省委巡视组向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
省方志委党组高度重视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将整改工作作为党组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整改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省方志委党组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始终把落实巡视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党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迅速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委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巡视整改日常工作。建立了巡视整改调度制度、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委党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工作安排部署,各处室迅速传达贯彻党组会议精神,研究推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二)细化任务措施,狠抓整改落实。严格对照巡视反馈意见,制定《中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关于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建立《整改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台账》,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一问题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委领导、相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对照巡视反馈意见,主动认领整改任务,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
(三)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整改。严格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逐级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整改任务照单全收、对账销号。增强工作紧迫感,加快工作进度,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需要一段时间整改的,限期整改;需要长期解决的,制定长期计划,分期分步整改到位。定期召开巡视整改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巡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对整改工作进行调度推进,确保整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省方志委党组注重源头治理,及时总结整改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巡视标本兼治作用。对本轮巡视发现的问题,注重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既拿出当下改的举措,集中解决巡视发现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又注重举一反三、补齐短板、完善制度,形成管长远的机制,着力解决反复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认真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不折不扣抓好巡视整改任务落实
省方志委党组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照整改措施一项一项整改、一条一条销账,既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又做到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确保巡视整改各项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具体要求
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修史修志”重要论述。一是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修史修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各支部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坚持用所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二是对《吉林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初稿)进行修订,把地方史编写作为重要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作为方志资源开发立项的重要内容,在已经出版《白城简史》的基础上,启动《白山简史》的编纂工作,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完成9个市州地方简史编纂工作;鼓励推动县(市、区)开展地方简史编纂工作,2023年,《榆树简史》出版发行,《梨树简史》《东丰简史》《通榆简史》启动编纂。三是由党组成员带队,组成4人的调研小组赴宁夏和重庆,就《吉林扶贫志》《吉林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学习先进经验作法,为我省编纂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2023年7月,《吉林扶贫志》正式启动编纂。四是工作督导组分别赴吉林市龙潭区和四平市铁东区,与《乌拉街满族镇志》《叶赫满族镇志》编纂工作所涉及的市、区相关部门和同志就编纂业务、进度和经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解决业务难题10余个,落实了编纂经费,明确了《乌拉街满族镇志》《叶赫满族镇志》交付省方志委的终审时间。《乌拉街满族镇志》已于2022年底比计划提前一年完成终审,《叶赫满族镇志》于2023年10月提前一年完成终审。
(2)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是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各支部也组织了学习。二是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纳入“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在党组会议议事决策前开展学习。三是结合“两确保、一率先”大调研,由党组成员分别带队赴全省各地就红色遗址、遗迹进行摸底,尤其是就“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抗美援朝等红色资源进行了重点调研,“十四五”期间加大开发转化力度,丰富红色资源研究成果,于2023年上半年启动《辽吉功臣马仁兴》编纂立项工作。四是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东北抗联英烈年谱长编》10部丛书编纂经费,并启动了编纂工作,10部丛书于2021年年底全部完稿送审。五是9部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系列方志读物于2021年年底前全部出版,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松原市、辽源市、四平市举办了发行式,并向中小学校赠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2.积极履行“存史、资治、教化”核心职能。
(1)发挥存史作用。一是在深入全省各市(州)和有关县(市)调研并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制定了《吉林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意见,形成了《吉林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开展“两确保、一率先”大调研过程中,就初稿再次征求意见,2022年12月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二是对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方志馆(资料室)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由党组成员带队,结合“两确保、一率先”大调研就方志馆(资料室)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深入沟通,积极推动全省方志馆(资料室)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省方志委《加快推动全省市(州)、县(市、区)方志馆(资料室)资料基础建设方案》,结合“十四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推动方志馆(资料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合用(建)到独立建设。三是按照全省地方志系统资料文献配送工作方案安排,2021年向全省已经建成的方志馆(资料室)配发图书资料2287册,2022年配发图书资料924册,2023年配发图书资料1258册。结合“两确保、一率先”大调研,就方志馆(资料室)资料配备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积极推动各地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购买补充地情资料,解决馆藏资料相对匮乏问题。四是就《吉林省志》编纂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推动部分省直部门开展三轮修志资料长编试点工作,为切实提高编纂工作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强化资治作用。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注重工作统筹,组织志鉴专家库成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省情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组织召开了相关高校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专题研究“地方志+旅游”融合工作,并就做好资政信息、资政报告相关工作进行研究,明确工作方向,就加强吉林省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起草了推动村志村史编纂工作建议。二是结合“两确保、一率先”大调研就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形成了统计数据,摸清了基本情况,形成了30篇“地方志+旅游”研究成果,为地方旅游开发提供支撑。三是将“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专题做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组织方志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加强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集结成册。
(3)彰显教化作用。一是组织召开方志文化“六进”活动方案制定座谈会,明确了工作要求和进度。办公室形成了总体方案,并提交党组会研究通过。方志文化进社区、进村屯活动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持续推动“六进”活动深入开展。二是专题研究简志编纂工作,在三轮修志中,同步组织编纂吉林省简志和市州简志,以及县(市、区)地方历史简明读本。三是引导全省地方志系统工作人员经常性登陆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四是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网站改版方案,征求意见修订后,经有关部门同意,提交党组会审议通过正式实施改版,对改版的网站相关栏目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增强政治性、学理性和吸引力。
3.努力推进地方志事业改革发展。
(1)持续推动依法治志。一是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就开展地方志工作法规执行情况联合检查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修订后的《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联合检查组相继对市州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全省市(州)政府跟进出台地方志工作规章。2023年,除长春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城市、延边州已经正式出台地方志工作规章外,吉林市、四平市、白山市、松原市已经申请明年发文计划,2024年正式出台地方志工作规章。二是制定下发以推动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调研工作方案。党组成员带队赴全省各地结合“两确保、一率先”大调研对落实《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一纳入、八到位”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尤其是对机构改革后承担地方志工作发生变化的部门进行重点检查摸底,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联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针对《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调研,对市州开展督导检查,通过推动《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志”和“一纳入、八到位”工作机制的落实。针对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执法调研发现的问题,加大与省委编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和对市(州)、县(市、区)的检查督导力度,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