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抗联

人民革命军第一军

发布时间:2018-05-31 09:30:00   来源:  字体显示:

  1933年7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在《给磐石中心县委南满赤色游击队的信》中,明确提出要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磐石中心县委和红军游击队吸收吉海、沈海铁路工人和西安煤矿(今辽源煤矿)工人、木厂工人、农民游击队等入队,并在斗争实践中培养和选拨了一批政治、军事干部。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玻璃河套成立,发表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成立宣言》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政纲》等文件。独立师师长兼政委杨靖宇,参谋长李红光,政治部主任宋铁岩。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参谋处、军需处、军医处,直属政治保安连、卫生连和少年营。下辖第一团和第三团(每团辖3个连),全师共300余人。第一团团长袁德胜,政委朴翰宗,参谋长李松波;第三团团长韩浩,政委曹国安。独立师成立后,经过三源浦、凉水河子、八道江等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各路抗日军的信心,有的抗日队伍主动要求接受人民革命军的领导。

  1934年2月21日,在濛江县头道花园村城墙砬子召开了抗日军代表大会,有17支抗日队伍参加,经过6天讨论,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会议通过了《总指挥部成立宣言》、《抗日联军斗争纲领》、《赏罚条例》、《医院和修械所使用规则》、《战利品处理条例》、《对叛徒惩治办法》等规章。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抗日联军总指挥部领导成员:总指挥杨靖宇,副总指挥隋长青,参谋长李红光,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外交委员赵明思,各抗日军头领分别被选为参谋和委员。抗日联军总指挥部下辖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并将参加会议的各抗日军编成8个支队:第一支队(老长青)、第二支队(四海山)、第三支队(臣军)、第四支队(大善人)、第五支队(双胜)、第六支队(保国)、第七支队(东边)、第八支队(赵参谋长)。参加总指挥部的还有:青林、四季好、大伦子、云中飞、爱国、东来等抗日军。5月,独立师又编成第五团,总人数发展到700余人。抗日联军的发展壮大,引起日军极度惊慌,日军三毛司令官率领日军和伪军对抗联进行大规模围剿。抗联在杨靖宇率领下,巧妙应战。同时,争取四道沟公安队哗变加入独立师,各地农民自卫队,义勇军、游击队配合抗联作战。在两个月内交战158次,队伍越战越强。为了加强对农民抗日武装的统一领导,于9月、10月,将濛江农民自卫队、金川农民自卫队、抚松农民自卫队、柳河农民自卫队、临江农民自卫队,改编为东边道游击总队,总队政委王世奎。下辖6个大队,1个教导队,人数约1000人。11月,将该游击总队改编为革命军第一师第六团。11月5日,在临江四道岔召开南满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32人,会上一致通过杨靖宇关于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的提议。7日,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参谋长朴翰宗,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军需处长马占元。军直属保卫队、第一、第二教导连。下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李红光,副师长韩浩,政治部主任程斌,军需及党务韩震。下属第三团团长韩浩(兼),第六团团长刘江风,政委王世奎;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参谋长李松波,政治部主任张云志。下属第八团(计划编第七、第九团未成)、教导团。

  1935年春,将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改编为第二教导团,团长杨俊恒,政委周建华。同年夏,由宫殿阁、张永清、赵文喜带领的农民自卫队组编成第一师第四团。至是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发展到1600余人。

  1936年5月,建成第一军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下辖第五团、第七团。该军主要战斗在南满地区(指磐石、海龙、柳河、通化、伊通、西安、东丰、临江、濛江、金川、辑安、桓仁、新宾、清源、开原等地)。

访问量: